乙肝长期抗病毒 如何减少耐药
一提到治疗慢乙肝的核苷类似物,很多人会想到一个问题——耐药。那么,核苷类似物的耐药很严重吗?
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是治疗慢乙肝的里程碑式的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细胞炎症坏死,进而减少肝硬化、肝癌这类终末期事件的发生。但这类药物的缺点就是有一部分病人会出现耐药,而一旦耐药出现后这个药就无效了;而无效的结果是肝病可能再次发作。因此,在慢乙肝治疗中,耐药是个非常大的问题,不但病人非常关注,也是医生们十分关注的话题。
为什么会发生耐药?
在乙肝病毒复制过程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酶叫做逆转录酶(或叫做聚合酶)。而核苷类似物正是抑制这个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病毒复制。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个酶本身自我校正能力较差,本身容易出现变异,同时反复的药物作用也会诱导基因突变而发生耐药。
在慢性乙型肝炎耐药的发生主要是选择性耐药。乙肝病毒的复制是非常活跃的,每毫升血液里可以达到109,甚至1010的水平,这么大量的病毒复制应该说每一个突变位点的病毒株都可能存在。在抗病毒过程中,敏感的病毒株被抑制住了,而慢慢地,那么不敏感的耐药株就被筛选出来了。所以,乙肝耐药是一个选择性耐药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来筛选。
是不是所有的核苷类似物都可能会发生耐药?
理论上是这样。但不同的药物发生耐药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同时,不同的机体遗传背景和耐药发生关系也很密切。例如,有些人的机体免疫能力很强,这时发生耐药的概率就相对低。
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在慢乙肝活动时才用药治疗,就是为了发挥机体的免疫作用,在机体本身对抗病毒的同时应用抗病毒治疗,帮助机体发挥作用。而假如机体的免疫活化不明显,只靠药物来抗病毒的话,耐药发生概率就会高。
在现有的几种药物中,它们耐药情况如何?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核苷类似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四个药。其中,拉米夫定最早上市,所以很多病人应用它而受益,但同时这个药的耐药发生率也最高。
随着后续研究的开展,新药的耐药发生率就相对较低:阿德福韦比拉米夫定更进一步,但仍然具有较高的耐药率;而恩替卡韦的耐药发生率就更低了;替比夫定耐药率比拉米夫定低,但相对也是偏高的。
耐药率大概有多高?有没数据呢?
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产生过相关的数据:拉米夫定一年的耐药发生率为20%多,两年大概为40%,三年50%,四年时约为70%;阿德福韦相对要低一些,一年的时候很少,两年为3%-5%,而五年的时候30%左右的病人会耐药;目前,替比夫定没有三年的数据,两年的耐药率大概为20%左右;相比而言,恩替卡韦是耐药率最低的一个药,就目前来看,五-六年的长期治疗后,耐药率也是低于2%。
耐药发生时,会有哪些表现呢?
在慢乙肝治疗有效后,病毒会被抑制,之后疾病也就不进展了,从而机体的免疫也就不再处于活化状态,肝细胞也就不被损害了。但当病人出现耐药后,病毒会出现反弹,重新开始复制;而病毒出现复制的同时,机体免疫又开始试图清除还有病毒的肝细胞,从而肝细胞又开始受到损害。
所以耐药发生时,会有病毒学的反弹和突破;同时,不及时控制的话,后续会有生化学的变化,如转氨酶升高、肝炎发作。而肝炎发作后,疾病就开始进展;个别基础情况不好的病人如肝硬化,可能会进入失代偿期,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出现慢性肝衰竭。
所以,耐药后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必须要很好地控制。但耐药发生后不能轻易停药,停药后的疾病反弹后果更严重。
病人自觉会有哪些症状呢?
病人的症状并不特异。我们经常说肝脏的储备能力很大,而肝炎是个隐匿的杀手。当肝炎发作的时候,有的病人会比较敏感,如感觉乏力、不愿意吃饭,甚至出现黄疸(尿黄、眼黄)。但大多数的人在转氨酶升高时没有明显的感觉,比如感觉有点累,以为是工作忙了或没睡好觉等。
因此,在慢乙肝治疗过程中,我们强调随访,这非常重要。因为病毒出现耐药后,首先出现的病毒学突破,即病毒开始复制了。然后,过一段时间才有转氨酶升高,即所谓生化学突破。因此,通过密切随访,早期发现病毒学突破,及时进行挽救治疗,避免出现生化学突破,即肝炎发作,减少肝细胞的损害。
所以,当病毒耐药之后,我们及时干预,可能后续就不会出现肝炎发作。而如果不及时干预的话,有一部分病人会出现转氨酶的升高、肝炎发作,对病人非常不利。因此,一定要定期复查。
更多肝病资讯,请关注“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微信公众号,有肝病疑问可点击公众号菜单中“咨询服务-咨询专家”按钮,在线咨询肝病专家病情。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私信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并做删除处理。
☟点击“了解更多”,免费预约专家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