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尾刺破手指,导致身亡!处理海鲜不能马虎,尤其是肝病人群
平常爱吃海鲜还喜欢自己烹饪海鲜的大餐的朋友们要注意了。
日前,江苏连云港的王女士在家清洗海虾时,手指不慎被虾尾刺中,手指肿胀但没有就医。
两天后,王女士开始发烧,双下肢肿胀并伴有大面积血性大疱,后来病情迅速发展,出现了乳酸酸中毒、软组织感染、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症状。
虽然医护人员用尽各种办法日夜监护抢救,但还是没能挽救回王大妈的性命。
国内知名重症专家前来联合会诊,经过讨论,王大妈疑似感染上比较罕见的“海洋创伤弧菌”细菌。
类似案例
2017年1月10日傍晚,广州朱俊杰的妻子买回一条太阳鱼,朱俊杰在处理鱼的时候,右手不慎被鱼刺扎了一下。一家人并没有重视及时处理伤口,以为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没想到,第二天朱俊杰就突发高烧、右手发肿发黑。
12日晚,朱俊杰在医院确诊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并于次日凌晨进行了紧急截肢手术。
“杀伤力巨大的海洋创伤弧菌是什么?”
这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一旦感染上,发病急,病情发展很快,75%的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因多脏器功能不全而死亡,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
“主要有两种感染途径”
一是进食生的或未经加工熟的贝甲类海产品(尤其是牡蛎),其危害不在于其引起胃肠炎,而在于其引起的蜂窝组织炎和败血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
二是破损的肢体接触海水,或海产品刺伤皮肤而感染。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很快速传播,并导致严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发严重的坏疽,继而发生败血症。
“易感染人群”
海洋创伤弧菌虽然凶险,但健康人并不容易感染。
从上述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海洋创伤弧菌对于肝不好的人群有很大威胁。
酒精性肝硬化、原发有肝病、慢性疾病者都是高危人群!
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血色素沉着病及免疫缺陷者(由其他潜在疾病或药物治疗引起)的患者,是危险人群。
这些高危人群在摄入生的或未煮熟的贝类后,可在12小时至3天内发病。
约三成患者就医时出现休克,或入院后12小时内出现低血压。
近八成的患者有特征性的大疱状皮损,患者经常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并常见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迹象。
此外,超过一半的病人会死于原发性败血症。而在出现低血压的患者中,病死率超过90%。
这则新闻出现在最适合吃“海鲜大宴”的夏天来说,确实惊爆又惊恐!对于那些生活在海边或对热爱海鲜的朋友来说也是致命一击。
但大家也不用对海鲜瑟瑟发抖,无论是口感还是营养价值,海鲜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我们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处理和烹饪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预防感染夺命“海洋创伤弧菌”做到以下几点
NO 1 贝类等海鲜要煮熟才能进食。
对于带壳的贝类:煮要待水沸至贝壳张开后5分钟;蒸要至贝壳张开后9分钟;不吃烹调中壳未开的贝类。
对于不带壳的海鲜:煮要待水沸后3分钟;炒要至190℃至少10分钟。
NO 2 处理海鲜时,要避免被生的海产品或海水污染。
NO 3 海鲜食品烹调后及时食用,剩余部分密封冷藏。
NO 4 肝病患者、免疫缺陷者及酗酒者勿生食贝类海鲜。
NO 5 身体有伤口或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要避免下海游泳或将口暴露在海水中。
NO 6 在挑选或者食用海鲜时,要注意不要被尖刺部位扎伤,要养成戴手套的习惯。
NO 7 被蛰伤或夹伤时应自行尽早处置,可用清水冲洗或挤压感染的血液等。
NO 8 及时就诊。
当皮肤发红局部出现水泡,又有吃生海鲜、皮肤被海鲜剌破或海边作业的病史,要尽早到医院诊治,不要等到皮肤小疱出现紫癜才去就诊。
后者往往皮下已大片坏死,抢救非常困难。
看了这次的健康科普,有多少朋友觉得自己又捡回了一条命?平常处理海鲜的时候,大家还是要注意安全。
Tip:
当我们皮肤有损伤,并出现发烧等情况时,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