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如何养肝健肝

文 / 肝病学堂
2018-06-23 16:13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日常休养生息的根本。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提到:

“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唯治肝也。”

意思是:高明的医生见到肝病,就应该想到它会影响到脾胃,应该首先顾护、调理脾胃;如果脾气旺盛,不受邪气侵犯,就不用去补它。

上面所说的肝,是指中医认识之肝,而不是现代解剖学里的肝脏,两者略有差别。

不过即使是现代解剖学所认为的肝脏,也有相似道理:肝细胞是可再生的,但其再生能力离不开良好的身体营养状况。慢性肝病病人本身消化能力就比较差,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营养的补充,也不利于病情恢复。

日常生活中如何养肝健肝

调理脾胃怎么调?

不是多吃补品

一方面进补不一定补进去,此外,进补不当还可能适得其反,对肝脏造成损害。具体该如何养护脾胃呢?

怎么调,自然要辨病辩证

  • 湿热型:

表现:脾胃消化功能差,出现口干、口苦、口臭、恶心、腹胀、大便排出不爽等症状;舌质偏红,苔白腻或黄厚腻。

对症清热利湿

常见中药是:黄连、黄芩、车前草、鸡骨草、布渣叶、土茯苓、茵陈蒿、溪黄草、田基黄等。

  • 脾胃虚弱型

表现:头重身困、疲倦乏力、腹胀、不想吃东西等。

对症:祛湿健脾。

常用药物:薏米、藿香、茯苓、白术、苍术等

  • 脾失运化有薏米、藿香、茯苓、白术、苍术等。

表现:如果其身体状况之前一直比较好,突然出现胃口不好、厌油等症状,可能就是脾胃不能有效地运化食物,也可能与病人过早过多进补导致食滞有关。

对症:消食导滞

常用药:鸡内金、谷芽、麦芽、神曲等。

注:疾病后期,身体虚弱,出现疲倦、纳差、大便稀烂等情况,也是脾失运化的表现,但这时就要使用健运脾胃的药物,如四君子汤、陈夏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等,使脾胃运化正常,从而有效地缓解症状。

另外,中医强调天时地利,因此养肝也要根据天时(如季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地利(如居住环境,岭南多湿、饮食特点等做调整。

春天正是养肝最好的季节,但上述多是药物,并不建议自行购买使用;而且,药物本身也是影响肝脏功能的因素之一。因此建议需要养肝的朋友,可以趁着春天,找有经验的中医师来为制定条理脾胃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