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单一用药好,还是联合用药好?服用降压药的朋友们建议收藏

文 / 橙医生心脑课堂
2017-07-13 19:03

高血压治疗,单一用药好,还是联合用药好?服用降压药的朋友们建议收藏

网友一:为什么有些高血压患者一开始只是用一种药,而有些开始就几种药一起用呢?

回复:血压轻度升高且总体心血管危险性较低的患者起始治疗可以选用单药。而有两类患者初始治疗时应选择联合用药:一是收缩压在160mmHg以上者,二是合并糖尿病、肾血管损害、心脑血管病等高危因素的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治疗,单一用药好,还是联合用药好?服用降压药的朋友们建议收藏

网友二:多种降压药一起使用,副作用会不会更大?

回复:联合使用药是几种药物共同发挥作用,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还可减少各药的单剂量,减少每种药物的副作用,或使一些副作用互相抵消,使血压下降较为平稳。所以不必过于担心是不是多种药物会产生更多的不良反应。但是切记:联合用药而不是同一种类的降压药重复用药,因为一来疗效不佳,二来不良反应风险增加。

网友三:单一用药好,还是联合用药好?

回复: 单一药物治疗的优点是服药方便、花费少,当这样不仅可以了解病人对某种药物的疗效和耐受性的反应,又可以将不良反应降到最低。单一降压药物的降压疗效一般在50%左右,但达标率则一般常低于30%。联合用药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强化降压治疗、尽快有效达标。

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上述的单一药物治疗依旧无法控制血压,而药物剂量增加常伴随不良反应加重(如ACEI引起的咳嗽),患者往往难以忍受,这时依据不同类别降压药的降压机制上的协同作用,可以使得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或较小增加不良反应,我们一般选择小剂量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以使得血压达标。

网友四:联合用药有什么好处?

回复:联合用药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强化降压治疗、尽快有效达标。联合降压治疗可干预多种升压机制。低剂量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治疗,可减少不良反应;两种不同峰效应的药物联合治疗,还可延长降压时间,达到长效、平稳降压,并加强对靶器官的保护。动物实验证明,不同降压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不仅对降压有协同作用,而且在稳定血压、改善动脉压力感受性放射功能等方面均有协同作用。这些均有助于阻止靶器官损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网友五:联合用药需要注意什么?

回复:同一类别的不同种类药物作用有所不同,对某些特殊患者的疗效也有差异。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尽相同,个体差异明显。因此,每位患者的用药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即个体化治疗。

联合两种药物加在一起,目的是发挥可能具有相加作用或协同作用,但又要注意避免相互的不良副作用。联合用药时,原则上起步阶段应将各自剂量减少一半或一半以上,以免导致血压下降过快。譬如两种药物的联合,每个药物应该等于或少于半量。三个药物的联合每个药物应该等于或少于1/3量,以此类推。

高血压治疗,单一用药好,还是联合用药好?服用降压药的朋友们建议收藏

综上所述:高血压用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人经济情况、身体差异来正确选择用药,做到个体化治疗。

患者应用一种降压药物,治疗2~4周以上,如降压疗效不理想(未达标),可增加剂量或加用另一类药物。再过2~4周如仍未达标,可再加用另一类降压药物,如未用利尿剂可加用利尿剂。对于血压在160/100mmHg以上的高危或极高危的患者,一开始就可选择两种不同药物联合治疗。联合用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和减少每类药的剂量,从而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另外,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对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普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老年人收缩压应降至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糖尿病和肾病患者的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那么,日常生活中使用降压药还需要注意什么呢?做到以下3点:

1、生活方式调整

在决定开始药物治疗之前,高血压患者首先要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包括减轻体重,戒烟限酒,减少盐及脂肪的摄入,增加体力活动,保持乐观心态,这样有助于用药效果更好。

高血压治疗,单一用药好,还是联合用药好?服用降压药的朋友们建议收藏

2、定期随诊

高血压患者用药后应定期随诊,调整用药,直至达到目标血压。血压达标后,可每3~6个月随诊一次,患者有靶器官损害或临床心血管疾病,应增加随诊的频率。随诊时应注意监测,如每3~6个月检查一次血钾、肌酐、转氨酶等。同时应注意纠正其他危险因素,如血脂、血糖、吸烟等。此外,随诊过程中还要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3、调整剂量

高血压患者一般需终生治疗,经治疗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患者若自行停药,其血压将恢复到原来水平或更高,而且,其治疗过程中带来的心血管保护的益处将逐渐丧失。因此,患者不宜随意停掉治疗药物。部分患者血压得到长时间控制后,尤其是非药物治疗为主的患者,可以尝试谨慎、逐步地减少服药次数或剂量。此时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