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升高后,及时纠正2点问题,尿毒症并不会来太快
血肌酐是血生化检查中最受关注的一项指标。之所以备受瞩目,因为肌酐值的高低常与肾衰竭联系起来。肌酐值越来越高,确实不是件好事,意味着体内的毒素水平越来越高,当然也是肾功能受到损害的结果。
很多人在血肌酐升高后心态发了变化,担心病情是否越来越严重了,还能不能控住了?肌酐升高是肾病变化的信号之一,但并不代表一定会发生肾衰竭甚至尿毒症。
如果大家不能摆正心态继续接下来的治疗,那你反而是中了肾脏病的“圈套”,不利于病情的稳定。
血肌酐升高后,保护好剩余的肾功能,最该关注及纠正的是这两方面内容:
- 纠正肾脏血液流通的情况
通过肾脏的血液流通量减少,造成血液浓缩,会进一步升高肌酐水平。肾脏血流量减少的原因,一是内部原因。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造成的肾脏组织结构异常,血液流通不畅,过滤代谢水平变差。二是外在原因。如服用利尿剂过量等导致体内整体较差。
纠正这些情况,一方面要针对受损较轻或尚未完全受损的肾小球、肾小管等肾脏细胞加以保护。肾病早期需重视进行炎症反应抑制治疗,同时降低尿蛋白、血压水平,保持肾功能稳定;中晚期阶段,除了抑制炎症外,更重要的是清理坏死的固有细胞及保护剩余肾单位,降低肌酐等毒素水平的同时保证剩余完好的肾小球持续发挥过滤排毒功能。
- 纠正基础性疾病的情况
肾病患者本身存在的一些基础性疾病也是加重肾功能的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由于肾病发生后,再加上病情的长期存在,导致部分人就忽视了病情的控制。
比较常见的一些基础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先天梗阻等,既是肾病发生的诱因,也是持续伤害肾脏的“祸首”。
肌酐升高后,在稳定肾功能的基础上,这些基础性疾病也要有效控制。
首先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这些慢性代谢性问题,目前一些针对性的靶向药物陆续上市,解决一些“三高”引起肾脏损伤的疑难问题。
如沙坦或普利类降压药既有降压作用,也有改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阻止肾小球硬化,肾功能恶化的进程的积极功效。多数肾友可以(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注意监测血钾、血肌酐、肾功能),也可以与其他药物联用。
他汀类降脂药物,可以改善肾小球内高脂高凝状态,进而降低肾小球内动脉高压,保护肾功能,同时还有一定降蛋白作用。
降糖新药列净类药物,最近我们也讲过不少,也具有明确的降低蛋白、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如果能够坚持用药,强有效的靶向药物,对控制基础病及治疗肾脏病能起到非常可观的积极作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这两类疾病也是诱发肾病的主要疾病因素。均属于免疫系统性疾病,因此治疗过程中除了针对性控制炎症,提升免疫力也是稳定病情的关键一点。
还有一类基础性本身比较严重,肾脏血管病。如双肾或单侧动脉狭窄,肾性血栓、肾血管炎等,直接会影响到肾脏血液流通的情况,同时影响尿液的排出,体内毒素水平越高。
一方面要及时纠正肾脏动脉及血管畸形的情况,另一方面控制肾脏内毒素蓄积引起的炎症反应,以有效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血肌酐升高后,不少患者只着眼于降肌酐,而不从根本上分析导致肌酐升高,影响肾功能的因素,所以往往治疗不尽人意。从表面看到本质,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