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是一直用一种还是过一段时间换一种?医生:本文讲出实情

文 / 李药师谈健康
2020-10-11 08:38

长久以来,对于长期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的朋友,有很多人存在这样一种错误的认知:一种降压药吃久了,效果就会下降,一种药吃一段时间就要换一种,才能更好地控制好血压。但这样做真的靠谱吗?我们就来和大家一起分析探讨一下。

服药控制高血压,一种药吃久了,真的会效果降低吗?

目前市面上具有控制血压作用的药物有很多种,其降压的作用机理也各不相同,但总体上来说,对于各种类型的降压药,并没有长期服用会产生耐药性的说法。

目前临床上最主要的降压药有5大类,从作用机理来说,普利类和沙坦类药物,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从而达到抑制血管紧张,降低血压的作用,地平类药物通过控制钙离子的细胞内流,从而达到舒张血管平滑肌,扩张动脉,降低血压的作用;而利尿剂类降压药,则是通过排钠改善水钠潴留,降低血容量从而达到血压降低的目的;β受体阻滞剂类降压药,则是通过控制心率,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来加强高血压的控制,这些药物不会引起长期服用,就会改变药物的作用机制,或者使相关的调节受体的敏感度降低,从作用机理上来说,长期吃一种降压药,是不会产生药效的降低的。

有很多朋友长期吃一种降压药,最后发现药效没有原来好了,除了从药物的角度去查找原因以外,年龄的衰老,高血脂等相关疾病的影响,血管会出现进一步的硬化老化等情况,而血流阻力的进一步增加,就会使我们的高血压问题更加的难以控制,而这种情况下,如果把药物降压效果的下降,归咎于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所导致,其实是不够科学的。

除了血管老化导致的血压控制难度加大以外,生活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影响也不容忽视,比如原来能够严格的,由于发现吃药血压降下来了,生活上就不再注意,又开始重口味的饮食;再比如本来已经戒烟了,因为某些原因,却又开始吸烟了;再比如原来保持了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却又逐渐的停止不锻炼,回到了原来经常久坐久卧的状态,这样的一些生活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血压的进一步升高,导致高血压控制难度的进一步加大。

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气候变化的因素,有些血管硬化比较严重的高血压朋友,血压还会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天气转凉时,由于血管的受凉收缩,再加上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强,血压往往就会有所升高,有时候在夏天吃一种降压药血压控制良好,而到了秋冬季节,再继续吃这种降压药,却发现血压升高不易控制了。

所以说,我们如果长期服用一种降压药发现原来控制良好的血压,逐渐变得不那么容易被控制了,我们不妨首先从年龄增长,血管老化,生活习惯,气候变化等因素去考虑导致血压失去控制的真正原因,一味地归咎于降压药出现了耐药性,还是太过有失偏颇的。

长期服用降压药经常换药有风险

其实对于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朋友,如果血压控制得很好,不但达标,而且相对能够保持平稳状态,就完全没有必要去隔一段时间就换服一种降压药。这样做,不但会对身体不会有更大的健康获益,还有可能引起更大的健康风险。

通常说来,如果换服降压药,是同一种类的降压药,比如缬沙坦换成替米沙坦,可能造成的血压波动还不会太大,但如果是一种类型的降压药,换成另一种类型的降压药,在某些情况下,就有可能会造成较大的健康风险。这种换药的风险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在药效方面,换服的降压药,不一定能够起到有效的降压作用。比如原来服用的是比较强效的降压药,降压效果较为迅速的,忽然换成了一种长效的降压药,降压效果相对和缓,在换药初期,血压可能就会进一步失去控制,引起心脑血管风险。而从作用机理上来说,有些朋友本来属于高肾素活性的高血压情况,服用沙坦类或普利类降压药,就能够起到很好的降压作用,而如果此时忽然换成地平类降压药,地平类有促进交感神经活性增加,提高肾素活性的作用,可能血压同样也会失去控制,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除了药效方面可能发生变化的风险以外,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也值得注意。比如原来心率偏快的,甚至有快速性心律失常问题的朋友,本来服用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能够更好的控制心率和血压,而如果此时停用这类药物,改成地平类的降压药,地平类的降压药有一定的加快心率作用,引起心动过速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这样的换药就是得不偿失的换药方式。

综上所述,长期服用一种降压药,如果身体耐受性良好,血压控制的也很好,就没有必要去定期换药那么麻烦,只有当血压控制效果不佳,或者出现了身体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或禁忌症的情况下,才应该考虑调整用药方案,可以是联合其他降压药加强血压控制效果,也可以是换服其他药物,降低用药风险,加强血压控制,具体的用药调整,建议还是要结合具体身体状况,经过专业人士评估和判断再更改,这样的用药方案调整才会更安全,也更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