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越量越高?当心焦虑性高血压
有些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很重视血压管理,每天一有时间就测血压是否达标,甚至夜间还起来测。
这种频繁自测血压的行为在无形中增加了自身的心理负担,血压一波动就紧张,越紧张血压越高,形成了恶性循环。
实际上,高血压与焦虑关系密切。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高血压常常与焦虑等心理问题共病存在,且两者之间往往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国内外很多横向和纵向研究提示,高血压可以引起和加重焦虑症,而焦虑症也可以诱发和加重高血压,并对预后有严重影响。
目前,焦虑引起高血压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的机制有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显著升高,引起周围动脉血管收缩及外周阻力增加,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及内皮功能紊乱等。
临床上称这种兼有焦虑症和高血压表现的疾病为焦虑性高血压。
对于此类患者,《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提出,需进行必要的心理和药物治疗。
因此,在降压的同时进行抗焦虑的治疗,不但有利于稳定患者的血压,还可以调节患者焦虑状态,减轻心理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在抗焦虑方面,需要从心理上帮助患者重新认识高血压,合理解释这一疾病的转归和预后,纠正患者不合理的负性认知,恢复其自信心,可有效缓解很多患者焦虑情绪。
若非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病情时,就需采取药物治疗。抗抑郁焦虑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8类,分别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和四环类抗抑郁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HT受体拮抗和再摄取抑制剂、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的5-HT能抗抑郁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复合制剂。
在高血压治疗方面,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应避免降压过快带来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降压药物选择上,《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建议,应尽可能使用一天一次、24小时持续降压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和清晨血压。
在长效药物中,苯磺酸氨氯地平在临床上较为常用。它属于分子长效型降压药,靠药物自身结构,使血药浓度达到峰值时间延长。
研究显示,服用该药后6-12小时达到血药浓度高峰,其半衰期长达35-50小时。
在日常生活方式上,指南也给出了建议,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保持理想体质量、改善睡眠和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