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没有高血压

文 / 医护交流
2019-04-08 22:22

前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压力的加大,导致高血压这个疾病有普及的趋势,但是除了专科医生,好多医生对于高血压这个疾病却不甚了解。

好多来的患者,我们询问是否有高血压病史。一口否定,斩钉截铁的告诉你没有高血压,然后一量高压150/160,再仔细询问,你怕平时量过血压吗?患者会告诉你,不量,不难受量什么血压。

还有的患者,你问平时量血压吗?血压正常吗?患者告诉你量啊,血压正常。通常即使这样,我也要继续追问,你量的时候血压多少啊?150/90,这不是高血压吗?你知道血压多少算高血压,不知道啊。

所以,高血压病史往往仅靠询问患者是不行的,好多患者对于高血压重视程度不够,也不是特别了解这个疾病。

进了手术室,患者因为高血压而被麻醉科停了手术的场景天天都在上演,甚至有时候成了外科和麻醉科的争执源头。一个看似问题不大的高血压,为什么会成了停手术的重要原因。

究其原因在于,高血压患者尤其是未经过系统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下降而且有不同程度的收缩,一旦麻醉之后,麻醉药物有着强烈的扩血管作用,血管扩张之后,血容量相对的不足,就会导致器官低灌注,有可能导致心脑的并发症,因此,麻醉医生需要靠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去维持血压,这样势必会造成血压的剧烈波动,而波动的血压也势必会影响到术者的操作。同时,剧烈波动的血压也会导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足或者出血。再有甚者,外科医生特别希望手术,不希望麻醉科医生暂停手术,甚至会让病人入手术室前加倍服用降压药物,虽然表面上入室血压降低了,但是这类患者,麻醉后往往会有持续性顽固性低血压,长期难以纠正的低血压极易导致患者脑梗的发生,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未经过治疗的严重高血压患者是需要暂停择期手术的,然后调整血压后再行择期手术。

该患者为59岁男性,无痛性肉眼血尿伴尿频、尿急、尿痛2天。.泌尿系统彩超:膀胱充盈良好,左侧壁可见一个实性肿物,大小36mmX24mm, 肿物内可见较丰富血流。当术中开始切肿瘤时,病人血压突然急剧升高至240/130mmHg,心率仍然维持53次/分。

快注20mg丙泊酚, 40μg瑞芬太尼后,测量血压为105/56mmHg; 继续切割肿瘤时,血压再次升高至250/135mmHg,心率50次/分。

当时既怀疑患者的肿瘤有嗜铬细胞成分,术后病理证明了这种猜想,患者为膀胱交感副神经节瘤(嗜铬细胞瘤长在膀胱上的一种叫法)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为常见术式,膀胱交感副神经节瘤则非常罕见,而且非常凶险,容易诱发恶性高血压造成脑出血,对于术者,尤其是麻醉医生要求较高。

一旦缺乏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就有可能酿成严重医疗事故,产生医患纠纷。

1. 诊断高血压的标准

之前我们一直按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的标准认定一个患者是否是高血压。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血压在正常水平越低,对于人体越有利,有研究显示,舒张压每增高5-6mmhg,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风险增加30%以上,因此目前血压最理想的是120/80mmhg,130-139/85-89mmhg,为临界高血压,这类患者需要关注自己的血压水平,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类患者在入院后由于紧张焦虑缺乏休息等各种原因容易变成高血压患者,因此这类患者要给予关注,而不是认为这类患者血压正常无需过多干涉,临界高血压的提出,便是将高血压的下限继续下探。

2. 降压应该缓慢

正常理想的状态下,患者的血压应该是缓慢的下降至正常水平,降压过快会导致患者眩晕恶心等不适反应,但是,实际临床中,由于平均住院日和医保的限制下,没有太多的时间给临床医生去调整患者的血压,但是时间再紧迫,超剂量的服用或者进手术室之前加量服用的行为都是非常愚蠢的,会为之后埋下极大的隐患,这类案例并不少见。

3. 药物的选择,不是越贵越好

目前降血压的药物一线选择依旧是噻嗪类利尿剂、钙拮抗药、ACEIARB 、B受体阻滞剂 这五类药物。

由于高血压是个常见病,并不存在什么特效药,只要是一线药物都可以选择,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者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于复合降压药,只要成分为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日常降压也可以选用,但是对于术前患者,则不推荐使用,术前患者应该使用单一成分的明确的降压药物,复合用药,使得术中发生意外时,应对更加复杂,容易延误病情。

4. 高血压患者要关注靶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不是一个孤立的疾病,高血压作为一个全身性的疾病,我们需要关注各靶器官的损害程度,心脏,是否有缺血、心律失常等变现。大血管是否有硬化、堵塞。肾脏/肾上腺是否有原发疾病,高血压是否由于肾脏/肾上腺原发病导致,肾脏是否有肾损害的表现。老年患者,高血压还容易导致脑出血,因此需要MRI和CT的检查,明确大脑血管以及脑组织是否有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