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中国医师节︱海淀最美医生——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张颖岚
在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这么一位年轻的女医师,她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时刻做到临床工作规范化,医疗诊治灵活化,技能服务优质化,爱心活动经常化,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者优质服务。正是因为这种“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信念,让她在社区医生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踏实勤勉,兢兢业业,她就是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张颖岚。
转变工作方式,做好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张颖岚2001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12年进入中心从事全科医生工作。她坦言:“刚到全科医生岗位时很不适应,工作方式要从以治疗为主转变为以健康教育为主,让我感觉工作无从下手。”
工作一段时间后,张颖岚发现,许多慢性病患者平时不注重危险因素的预防,导致脑卒中、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生率很高。她意识到,一定要让慢性病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降低疾病发生率。于是,她逐渐将以诊治为主的工作方式转变为以健康教育为主,每次患者来就诊,她都要和患者唠叨唠叨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
她还利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糖尿病预防知识》等,积极开展社区糖尿病、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工作,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全身心投入到社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中。
“社区医生就要到社区居民中去。”作为家医团队队长,她带领团队定期深入社区,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义诊咨询和定期随访,同时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建档服务,为居民讲解家医签约的内容和好处。作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小组负责人,她从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吃”着手,通过《我该怎么吃》、《吃得健康、吃得香》等系列健康讲座,消除大家的饮食误区;她积极组织“糖友”进行小组活动,大家相约一起快步走、跳广场舞,练习八段锦、太极拳。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许多“糖友”的体重、血糖、血脂都控制在正常范围。
强制患者留院治疗,让患者感恩于心
患者刘阿姨因近期消瘦、烦渴、周身无力、视线模糊、腹部胀痛等症状来中心就诊。张颖岚接诊后详细了解病史,让刘阿姨化验血糖和尿液,结果空腹血糖高达25.7mmol/L,尿中无酮体。
张颖岚当即要求刘阿姨留院治疗,可刘阿姨执意回家。张颖岚耐心讲解病情并果断的“扣下”刘阿姨:“今天不把您的血糖降到12.7 mmol/L,就不能让您回家!”如此霸道的回答,让患者刘阿姨最终留院治疗。张颖岚为刘阿姨进行了输液和胰岛素治疗。由于胰岛素的药量要根据血糖的变化而使用,所以她在出诊的间隙不断地观察刘阿姨的病情,即便是午休时间也是边吃饭边到输液室观察病情,随时与护士沟通用药剂量。
“那一天,从早上8点就诊到傍晚5点多结束,张颖岚医生一直为我精心治疗,一直陪伴在我身边,在她的努力下我的血糖终于降到了12.4 mmol/L。作为病人,我对疾病的焦虑和恐惧没有了,内心充满了温暖和踏实。”刘阿姨激动地说。
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刘阿姨的血糖值降到正常,各种并发症也随之消失。如今刘阿姨重拾健康,她感激地说:“医院不在大小,有一支医风正、医德好、医术高的团队才是最重要,而我恰恰遇到了这样一支好团队,是社区医生高超的医术和对患者责任的态度帮我战胜了疾病。”
为民服务,社区医生一样头顶光环
随着医改的深入,老百姓对医疗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心的门诊量节节攀升,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人也越来越多,从而对医生工作量及医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掌握更加全面的医疗知识,张颖岚进入北医三院内分泌科进修,巩固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控制目标及其并发症的诊治,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抢救流程等医疗知识,提高内分泌疾病的诊治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区居民。
“糖友”张阿姨,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刚刚被确诊为糖尿病时心情十分沮丧,对糖尿病需长期服药恐惧,害怕因并发症使自己成为家庭中的负担。张颖岚帮助张阿姨分析病情,并制定相应的饮食、运动计划,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张阿姨不仅BMI达标,在不用降糖药的情况下,血糖也在正常范围内,降压药也停用了。
基层社区是全科医生锻炼成长的大熔炉,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是“强基层”的核心内容,是医改成果惠及广大群众的重要途径。张颖岚常说:“社区医生虽然没有大医院医生那样的光环,但是作为一名医生,不论在哪里工作、不论从哪个台阶起步,只要他们爱岗敬业、勤奋好学、努力工作、刻苦钻研,都同样能成为“顶天立地”的医学人才。”
同事评价
医生同事:工作态度端正,工作仔细,认真负责,执行力强,对患者热情、态度和蔼可亲。
护士同事:医术精湛,克己奉公,一切以患者的生命健康为中心,大公无私的人民好医生
张颖岚的座右铭:
我坚信,每一个生命都是美丽的,值得尊重的,愿通过我的努力,能给别人的生命增添一抹色彩。
信息来源: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编辑:杨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