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起来就头晕,咋回事?【高血压系列之50】
关注
七十多岁的王大爷早起如厕时有些便秘,“蹲”了一会儿才起来。站起来后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眼花,一个没扶稳就摔倒在地。
还好家人发现及时,立即送到附近的医院抢救,发现是严重的“脑卒中”,全力抢救后才保住性命。后来医生告诉家人,王大爷这次危险的元凶是“体位性低血压”。
这下家属犯晕了:本来是几十年的高血压,吃了几十年的硝苯地平,怎么最后却患上了“低血压”呢?
乍一听,好像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是一个矛盾的概念,但其实这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而且,体位性低血压在诸如王大爷这样的老年患者中还很常见。
为啥会犯“低血压”?
有研究证明,我国体位性低血压在年龄超过65岁人群中的发生率可达20%~50% ;年龄超过80岁高龄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7.2%,这个数据在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人群中比例更高。
那为什么体位性低血压总会“找上”老年朋友呢?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年朋友的“血压调节机制”“老化”了。
当从平卧或坐位突然变成直立时,血管中会有相当于一瓶矿泉水的血液(500-600ml)因为重力的原因一下子涌到下肢,此时,血压需要调节机制的作用才能保持正常。
年轻人的血压调节机制非常灵敏,马上就可以调节血压恢复正常,但是老年人的调节机制“退化”了,同时血管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硬化,所以一旦体位变化太快,就有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无独有偶,硝苯地平正好是通过扩张外周血管起到降压效果的降压药物,而王大爷服用的“硝苯地平”是硝苯地平平片,俗称“心痛定”,这是一种短效的钙拮抗剂,它的扩张血管能力很强,并且十分迅速,服用后起效时间很快。
王大爷吃完药正赶上药物起效的时候又因为长时间如厕后起身,突然出现了体位的变化,使得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锐减,导致了低血压和之后悲剧的发生。
可能引起脑卒中!
在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时还可以出现头晕、眼花、出冷汗、摔倒甚至晕厥等现象,一旦身边没有其他人发现,可能有很严重的情况发生。
还可能像王大爷那样,引起脑卒中。
这是因为,高血压患者的小动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狭窄和管壁的增厚,如果出现血压骤降,脑部血管失去灌注,会引发脑缺血的情况;
而体位性高血压的患者脑部自身调节的功能本身存在障碍,所以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朋友,尤其是老年患者朋友,即使轻微的血压下降,也可能导致大脑的血流量明显减少,可导致严重的脑缺血,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出现。
做好3点能预防
老年高血压患者朋友如何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呢?
01
降压不宜“用力过猛”
老年患者朋友的降压应遵守平稳、适度、长期、个体化原则,不能心急求快。
根据新出台的2018欧洲新版高血压指南意见,对于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朋友而言,如果没有头晕心慌等情况,收缩压(高压)控制在130~140毫米汞柱最为合适,不宜降压过度。
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年人“血压高一点也无所谓”就不吃药了,血压依旧需要调整至自身合适的范围。
另外,有些正在服用硝苯地平降压的患者朋友听完王大爷的故事后担心自己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这里小哈给患者朋友们吃一颗定心丸:
诸如硝苯地平这类的钙拮抗剂药物,不安全性主要是由短效制剂(如硝苯地平平片,心痛定)引起的,长效制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也叫“拜新同”等)等降压作用是安全、平稳的,对于重要器官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大家不必过分担心。
2
任何动作“慢慢来”
所谓体位性低血压,就是在体位突然变化的时候出现的低血压,因此患者朋友们从卧位到坐姿、站姿、蹲姿等动作转换时要放慢,防止摔倒。
尤其是刚刚睡醒或者如厕后,不要突然或过快、用力猛起,等到机体完全“睡醒”后再缓慢站起。
3
穿弹力袜
如果老年患者朋友患有“下肢静脉曲张”,因为下肢静脉比其他人更容易扩张,每次突然站立后流入下肢的血流可能更多,所以小哈建议这类患者平时也可以穿医用弹力长袜,减少下肢血管扩张,促进下肢血液回流,有利于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文丨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