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医对治愈慢性前列腺炎的理解
慢性前列腺炎与中医所述的淋浊、劳淋、精浊等病相似。
中医认为本病与思欲不遂,或房劳过度,相火妄动,或酒色劳倦脾胃受损,湿热下注,败精瘀阻有关,与心、脾、肾、奇经等脏腑关系密切。本病的发生常见病机有湿、热、瘀、虚四端。但临床上常见证型却是互相兼杂,复杂多变,病程迁延难愈,极易复发。此病急性期湿热之邪由下窍浸淫,留于精室,精浊混淆,精离其位而成本病。久病必伤脾肾,脾气虚则湿难化,肾气伤则精易下泄,以至血瘀滞。而慢性前列腺炎的本质问题以瘀阻经脉,瘀结成块的血瘀症在临床最为常见,包括重型及顽固性的大部分病例,其病程长,症状以疼痛为主,前列腺腺体硬韧而缩小,不规则,前列腺液不易取出或成堆脓细胞。
同时认为此病久治不愈,必损及本元,肾藏精,为水脏,调节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肾虚则封藏能力减弱,膀胱气化不利,产生排尿无力,或尿细,或尿后余沥,尿后滴白,或阳萎,早泄等症。由于耗气伤阴,心肾不交,则又见情志变化,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等症。《景岳全书·淋浊》云:“淋之初病,则无不由热剧,无容辨矣。但久服寒凉而不愈者,又有淋久不止及涩痛皆去,而膏液不已,淋如白浊者,此为中气下陷及命门不固之症也”。总之,肾精亏损、脾失健运、湿热下注、精道瘀滞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几个重要环节,而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结为标,标本相杂为患。
针对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发展规律,经过实践而总结出来的标本兼治,攻补兼施的经验方,本方以四大原则立法组方:
(1)温补肾阳: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和不易治愈的根本系于肾气虚,气化障碍,导致肾阳虚不能封藏,除了体质禀赋之外,治疗用药不当引起病理损害,病程迁延也有一定关系。方用附子、桂枝温补肾阳,助膀胱气化;附子温经止痛与败酱、生薏米组方,具有排脓消肿,温阳行滞的作用;黄芪补肾气,以助封藏;乌药温肾散寒,行气止痛,治尿后余沥,及会阴部、小腹疼痛;诸药合用既防苦寒之药伤阳,也助活血药力。
(2)活血化瘀:由于瘀血凝结,脉络阻滞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矛盾,瘀血主要体现在,前列腺充血造成腺管相对不畅通,从而加重前列腺液潴留,而炎性分泌物的刺激又使充血不易消退,两者常相互影响。药用水蛭、皂刺、王不留行等药,以改善血液循环,改善慢性充血,解除炎症梗塞,促进药物穿过前列腺包膜,使抗菌药物到达病所,而发挥作用;同时配以温补肾阳药、有增强前列腺局部免疫水平,增强吞嗜细胞的作用;水蛭有提高精子成活率的作用,有消除前列腺增生,促进纤维化吸收的功效 。
(3)清热除湿:湿热瘀结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因,无论湿毒外浸,还是精气逆乱导致湿热内蕴,久则互为因果,本方用黄柏、虎杖、败酱草、萆薢清热解毒除湿,使热从下焦排出,同活血祛瘀药并用可使湿除络通,抑制炎性细胞的浸润和腺体的增生;黄柏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尤其对改善膀胱和前列腺炎症较佳;萆清湿热而不伤其阴,与白芍配伍可防诸药之耗阴。
(4)渗湿排脓:前列腺炎之所以难愈与其脓液排出不畅有关,用生薏米、冬瓜子、茯苓渗湿排脓,与皂刺、丹皮等活血药合用可使前列腺小管梗阻及前列腺液引流不畅得以解除。
本方适用于大部分患病人群,具体用量要依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