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文 / 一点资讯湖北
2021-12-14 00:43

运动锻炼在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占重要地位,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五驾马车之一。规律的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脂肪消耗,改善心肺功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增进心理健康等,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危险事件。

虽然运动锻炼有上述各种益处,但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总体原则为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运动应该是在相关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运动前要进行必要的健康评测和运动能力评估,有助于保证运动治疗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否认会适得其反,带来不必要的危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哪些患者暂不适合运动治疗?一般来说,只要病情控制稳定均可进行运动治疗。但严重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并发症、合并急性感染、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等情况下禁忌运动,待病情控制稳定后方可逐步恢复运动。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只要感觉良好,一般不必因高血糖而推迟运动,但如果在进行剧烈的体力活动时血糖> 16.7 mmol/L,则应谨慎,确保其补充充足的水分。

其次,哪些运动项目适合糖尿病患者呢?其实,没有“最好“的运动项目,只有”最适合“的运动项目。原则上要与患者的年龄、病情、喜好及身体承受能力相适应,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才能坚持,例如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包括健康步走,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等。 较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包括快节奏舞蹈、有氧健身操、游泳、骑车、 上坡、足球、篮球等。除上述中等强度的运动之外,如无禁忌证,每周最好有2~3 次抗阻运动(两次锻炼间隔≥48 h),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 锻炼部位应包括上肢、下肢、躯干等主要肌肉群,联合进行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可获得更大程度的代谢改善。

第三,推荐的运动量、频率及强度:推荐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运动至少150 分钟,如每周运动5天、每天30分钟,即使1次进行短时的体育运动(如10分钟),累计30 分钟/d,也是有益的。运动的强度为运动时有点费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周身发热、出汗,但不要大汗淋漓或气喘吁吁即可,或者达到50%~70%的最大心率(220-年龄)。

第四,关于进行运动的时间。不推荐空腹做运动,建议从吃第一口饭算起,在饭后1小时左右进行运动,因为此时血糖较高,运动时不易发生低血糖。运动时间最好相对固定,如每次都是在晚餐后或早餐后运动,这样更有利于配合治疗方案,保持血糖的平稳。避免正午阳光暴晒时、寒冷的早晨或早晨浓雾还未散去时运动。

第五,运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运动前要按照自身情况制定运动计划,选择宽松、轻便、透气性强的衣服,选择合脚、舒适的运动鞋,较厚的棉袜,带必要的护具,如护踝等。同时需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以便在发生低血糖时可以使用。如果是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运动前将胰岛素注射在腹部,避免肢体活动使胰岛素吸收加快、作用加强,易发生低血糖。若运动量较大,可适当减少运动前的胰岛素(尤其是短效胰岛素)的剂量,也可在运动前及运动中间适当进食,对于胰岛素泵使用者不宜做剧烈、较大幅度的运动,以免泵管脱出,较好的运动方式为散步,和做四肢关节的轻柔动作。

在运动过程中,注意心率变化,可配合穿戴设备的使用(如计步器、运动手环),以掌握运动强度,如出现口渴,可少量喝些温水,不要大量喝凉水,以免增加心脏和胃肠道负担。若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立即服用随身携带的糖果、饼干等。若出现乏力、胸闷、憋气,以及腿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以上情况若持续不缓解要及时就医。

运动后需监测一次血糖,以便掌握运动强度和血糖变化的规律,如出现低血糖,可适当降低运动强度或调整降糖方案。此外,运动后也应该及时检查双脚有无红肿、青紫、水疱、血疱、损伤等。

其他注意事项:运动最好结伴出行,同时告知家人运动地点,随身携带病情卡和糖果,告知同伴低血糖的处理措施,注意饮水,如无法随身带水,可在运动前喝一杯水,运动后再喝一杯。切记不要赤脚走“石子健康路。

总之,糖尿病患者应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活跃的生活方式,增加日常身体活动、打破久坐行为、减少静坐时间,将有益的体育运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撰稿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李海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