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解读最新糖尿病控糖指南!掌握这些新知识,控糖、防并发

文 / 健康伴您一生
2020-11-24 11:29

控 糖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权威专家杨文英主任为大家解读刚发布的《2020最新糖尿病控糖指南》,里面有哪些新变化呢?哪个指标被纳入了糖尿病人必须要了解的新危险因素?“阻断”糖尿病并发症有什么新方法吗?

乳糜泻是一种复杂的自身性免疫疾病,主要是指患者食用麸质后引起过敏反应——腹泻,长期腹泻会造成肠道的损伤,导致营养物质的丢失,也会造成我们代谢紊乱,不利于控制血糖和预防并发症。

  • 乳糜泻的主要体征:与食用含有麸质的食物有关,只要不停止进食该类食物,腹泻就不会停,大便量多
  • 炎症腹泻体征:腹痛、发烧、伴有里急后重,但大便量不见得多。
  • 药物性腹泻体征:很多人服用二甲双胍后会腹泻,这种药物性的腹泻前无症状,一般都是突然出现轻微绞痛,一次大便后好转。

麸质主要存在于小麦、大麦、麦子、黑麦等麦类食物中,乳糜泻患者注意日常饮食中不要摄入这类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关注乳糜泻,还要注意补充一种常量营养素。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但很多人往往只控制了总体的热量,而忽视了纤维素的摄入。如果饮食当中,纤维素的含量高,同等重量里相对碳水化合物就低了,这样其实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在《2020最新糖尿病指南》中鼓励糖尿病人增加纤维素的摄入量,而且食用的摄入量要不低于一般人群的推荐量,高纤维素饮食对人体代谢有好处,能减缓碳水化物的吸收,有利于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成人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适宜量为25-35克。

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有魔芋粉、红果干、松蘑、茭白笋、冬菇、银耳等,日常饮食中可以增加这些食物的摄入。

《2020最新糖尿病指南》中更改了并发症风险评估的首选指标,动态血糖检测将作为预测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和评估个体患者血糖控制的首选指标。

  • 为什么把动态血糖检测作为并发症风险评估的首选指标?

专家给大家举了个例子:比如这两位糖友,他俩早上、中午、晚上的血糖数值一摸一样。可是,俩人的并发症情况却截然相反!一个是严重的糖尿病心脏病患者,一个是无任何血管并发症的患者。这是为什么呢?

最新的研究发现,每天血糖波动的幅度和并发症密切相关,我们监测血糖不能只看某个点的血糖,应该监测多点血糖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合理范围内的血糖占全天的80%以上。这个数值预测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比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更好。

上面的两位患者虽然点血糖控制得好,但是有并发症的患者,一天内的血糖波动大,大部分时间都在高血糖的状态,会对脏器产生损伤,加速并发症的到来。

病例:

谢先生,70岁了,在2004年的时候突然左眼看不见了,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糖尿病,但是没有重视,继续大吃大喝。

2013年的时候视力再次发生明显障碍,直接入院治疗,之后谢先生严格按照医嘱,开始服药、饮食控制、运动控制,每天早晚两次血糖监测,觉得自己血糖控制“达标”,糖化血红蛋白也是在合理范围内,也没有什么症状,于是在2019年6月擅自停药,通过饮食和运动(每天13000多步)控制血糖,平时还有高血压。

然而在最近的一次体检中,却查出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左室功能舒张功能减退等问题。

专家指出,这个病例中有几处常见的误区,需要我们警惕。

首先我们要明确糖尿病无法被治愈,但是可以控制不要等出现明显症状了才开始吃药,没症状就饮食和运动控制。高血糖对脏器的危害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等出现症状,可能就已经晚了。

把80%时间的血糖都稳定在目标值之内,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如果只检测了某个点的血糖,而不知道自己血糖的波动情况,在每顿饭后的最高点或偶尔的低点也不知道,并发症还是会出现。

高血压也是心脏病的高危因素,控制好血压,对心脏的冲击尽量小,不能感觉自己没有症状就不吃药。

以谢先生的年纪,每天走一万多步来降糖,可能获益并不是很多,还会加重心脏和关节的负担。

杨文英 主任医师

建议谢先生:①必须严格服用降糖药和降压药,最好吃上保护心脏的药物;②监测多点血糖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合理范围内的血糖占全天的80%以上;③运动以肌肉的牵拉为主,每天走五六千步就够了,要保护关节和心脏健康。

目前市面上有连续动态检测血糖的设备,可以捕捉到一天的血糖波动曲线,计算出一天甚至2周内的中正常血糖的时间的百分比。

《2020最新糖尿病指南》中强调:对于有了心血管疾病或者有发生心脏病的风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医生应该尽早地推荐使用有保护心脏的药物。

杨文英 主任医师

在药物选择的时候,一定要个体化,根据具体情况,是否需求胰岛素、是否要联合口服药。有些降糖药除了可以帮助降糖,对于心脏和肾脏也有额外的保护作用,比如说钠糖共转运蛋白2的抑制剂、胰高糖素样肽—1的激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