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的死亡都与炎症有关!你常吃的食物是在“抗炎”还是“促炎”?别再吃错了~
对于炎症,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不小心擦伤、摔了,亦或是感冒扁桃体红肿了,身体某个部位出现发红、肿胀、疼痛的时候,就是发炎的表现,而这通常属于急性炎症。
急性炎症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的作用,能活跃白细胞,以去除对身体有害物质并治愈受损的组织。但若是炎症持续,由急性发展为慢性,则危害极大,有数据显示,与炎症相关的疾病占全世界所有死亡的50%!
而你可知,你吃下的食物,可能正在悄悄影响着你的炎症水平,随之波动的还有患上一些疾病的风险!
促炎饮食
是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
近日,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上的一项新研究指出:饮食在炎症对身体的影响程度上,起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具有较高促炎潜力的饮食,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
该研究结果发现,促炎饮食会使人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46%,中风的风险也会增加28%。
因为炎症一方面会破坏血管内皮,诱发动脉硬化;另一方面会激活白细胞,与血小板发生反应,从而形成血栓,若血栓形成在心脏,可出现心肌梗死;若在脑动脉,可发生脑卒中……
根据美国心血管健康研究发现,体内炎症因子升高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增加了2.3倍!
而原因则归咎于炎症因子可导致胰岛B细胞的坏死,从而使胰岛素的分泌不足,血糖合成糖元及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就是导致血糖过高,甚至形成糖尿病。
正常的脂肪组织内除了脂肪细胞之外,还包括多种免疫细胞,其中10%是巨噬细胞。而在脂肪堆积过多、身体肥胖的情况下,巨噬细胞会上升到40%,并持续释放出多种炎症因子,提高身体炎症水平,从而引发各种炎症。
此外,巨噬细胞的增加,也可能会导致胆汁淤积过程中出现肝损害,破坏肠壁,增加脂肪肝风险。
体内的炎症因子超标,不仅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营养代谢紊乱等,还会破坏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一些癌症细胞就会“猖獗”。
国家癌症研究中心曾有报告显示,世界上1/6的癌症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而这些感染多数就是我们俗称的“炎症”。
这些饮食习惯
让身体炎症越来越高发
像大米、馒头、面条、面包等精制碳水化合物,还有蛋糕、巧克力等甜食,吃完后容易升高血糖,导致胰岛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水平升高,并增强了一些酶的活性,进而提升体内炎症因子水平。
牛肉、羊肉、猪肉等红肉;培根、热狗等加工肉,都富含饱和脂肪,这些食物长期摄入过多,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其实就是一种炎症。
并且,与大多数其他肉类相比,高温烹调加工肉类,会产生一种糖基化终产物(AGEs),这种物质也会引起炎症反应。
食品包装上有人造奶油、人造黄油、植脂末、植物奶油、氢化植物油、代可可脂等这样的字眼时,这些食品中大概率都含有反式脂肪酸。
而在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中都发现,反式脂肪酸会升高多种炎症因子的水平,可能与它造成的脂质代谢途径紊乱有关。
酒精不仅会加重肝脏负担,还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健康细菌,破坏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诱发炎症反应。
研究显示,饮酒的人,血液中的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会升高。而且喝的酒越多,血液中CRP的含量就越高,也就意味着炎症水平越高。
吃对饮食,给身体“消消炎”
生活中有会促进炎症的食物,但也有能帮助消炎的食物,平时不妨适当多吃:
每天把一部分精白主食替换成全谷杂豆,餐后的血糖反应变得平缓,对控制炎症反应具有很好的作用;
再加上全谷物中的膳食纤维和抗性淀粉,能在肠道中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帮助改善肠道菌群,修复肠道屏障,并增强人体免疫力,这对于抗炎症、抗感染也是有好处的。
多不饱和脂肪酸,分为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按照我国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推荐,二者的比列为1 :4~6比较好。但如果这个比例达到1:10,就会进一步加重炎症。
而日常生活中,因为常吃玉米油、花生油等,往往使得ω-6脂肪酸的摄入量过多,而ω-3脂肪酸的摄入不足,因而要适当增加深海鱼类、亚麻籽油、坚果类等食物。
相比浅色的果蔬,深色的果蔬更具营养优势,含有抗氧化成分更多,像胡萝卜素、花青素、维生素C等营养素都有利于降低炎症反应。
深色果蔬包括深绿色(西兰花、菠菜等)、红色(甜椒、西红柿等)、橙色(胡萝卜、橙子、南瓜等)和紫色的(紫甘蓝、蓝莓等)。
咖啡因有阻断大脑细胞腺苷受体的作用,而根据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阻断腺苷也可能阻断产生炎症分子的途径。
茶叶中所含有的多酚类物质很多,包括儿茶素、黄酮类、黄青素等,而这些成分不仅能帮助抑制有害细菌生长,还能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从而增强免疫力,起到抗炎效果。
中医认为,想要预防炎症的发生,就得消除内火、平衡阴阳,而下面这款日常代茶饮就有降火的效果:
薏仁莲花茶
配方:薏苡仁、半枝莲、蛇舌草、玫瑰花各10克,一起煮水喝。
薏苡仁健脾祛湿;半枝莲、蛇舌草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常用于治疗炎症;玫瑰花活血散瘀。此茶能理气化湿、消郁散结、清热解毒。服用前记得询问医生。
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
简单三步,置顶大医生公众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