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医院鲁梅花主任:中国糖尿病患友太难了,提高服药依从性要有新方法

文 / 健康河南
2020-11-06 10:49

中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患者总数达1.16亿。糖尿病病程长、监测和管理难度大,还会伴随多种合并症和并发症出现。其中,终身服药问题已成为患者治疗依从性差、达标率低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糖尿病治疗领域创新药物的不断突破,患者们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以及预防等问题,近日《医师报》记者采访了宣武医院内分泌科鲁梅花主任。


“糖尿病是一个无法根治的疾病,糖尿病的治疗也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 鲁梅花主任表示。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患者教育,即使社会对于糖尿病的关注力度不断增加,新药层出不穷,但糖尿病发病率依然逐年上升。饮食、运动、药物、糖尿病科普教育以及血糖监测被称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每一项都很重要,而且须按照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这对中国“糖友”提出了挑战。

这是为什么呢?鲁梅花主任详细做了解析。

鲁梅花主任

难点一:生活方式调整难


“无论是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欧洲糖尿病学会(EASD),还是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以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指南推荐的第一条就是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说,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但是,知易行难,完全依靠改善生活方式达到逆转在普通人当中很难做到。

鲁梅花主任说,生活方式管理,其实就是6个字:“管住嘴,迈开腿”。许多糖友或家属会说,这很简单,我平时都有管住嘴,迈开腿。但是,测量数据显示大部分人既管不住嘴,也迈不开腿。

评价“管住嘴”的标准是体重是否有下降。根据糖尿病预防项目(DPP)研究的结果,6个月内体重下降达到7%,才能预防糖尿病。进一步为期4年的观察显示,体重下降7-10%,预防糖尿病效果最明显。

鲁梅花主任坦言,中国是美食大国,糖友要管住嘴,拒绝美食诱惑,确实“太难了”。

那怎么样才算“迈开腿”?许多人每天都走10000步以上,但仔细询问,原来去超市逛、去市场买菜、在公园边走边欣赏美景。这种散步算“迈开腿”吗?指南建议,运动目标是每周至少消耗700千卡热量以及每天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适量进行抗阻训练(2-3次);减少久坐时间等。简单换算,相当于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鲁主任强调,生活方式管理一直强调中等强度运动,是因为研究证实,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内脏脂肪,而低强度运动没有类似效果。

难点二:按时服药难


鲁梅花主任建议上了年纪或者记忆力差的患者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按表格服药。“画一个表格,早上吃完药打个勾,中午吃完再打个勾,这样一天吃没吃药,哪顿忘了吃一目了然,简单实用”。


无论是口服降糖药或者是注射针剂,是靠对胰岛素的影响来产生药效。不同的药物机制决定了糖尿病药物服用时间不同:胰岛素需要按其不同制剂类型及疗效选择注射时间及注射次数,磺脲类、格列奈类需要饭前服用,二甲双胍按其剂型需要饭前、饭中或饭后吃,糖苷酶抑制剂需要随餐服用等等。另外,还有一些药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像二甲双胍,部分人会有胃肠道反应, 这些都造成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并不太好,漏服忘服现象非常普遍,从而使患者的血糖控制一直处于波动状态,而长期反复的血糖波动会引发糖尿病酮症等严重后果。可以说,相对复杂的用药方式以及一天多次服药,是导致患者依从性比较低的原因之一。

糖尿病对健康的最大影响并不是高血糖本身,而是长期在高血糖影响下造成的多器官并发症。

鲁梅花说,70%的糖尿病患者最后都是死于心脑血管病。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里最常见的。脑梗塞、脑出血、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心绞痛、心衰可能都和高糖有关,高糖引起的肾动脉狭窄可以导致肾衰,被称为 " 人体炸弹 "的主动脉夹层,也是糖尿病最为凶险的并发症之一。


微血管并发症通常会引发视网膜病变、肾小球病变,视网膜的终极损害可以导致失明,肾小球病变之后则会导致尿毒症。


另外跟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的是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神经病变,比如糖尿病足。植物神经病变不太容易被人感知,也不太容易诊断出来,但是其实很多患者会存在像心脏植物神经病变,表现为心率变异性下降、体位性低血压,胃肠蠕动缓慢至胃轻瘫、便秘,导致患者无法排尿的神经性膀胱等。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酮症昏迷、低血糖昏迷等则是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还会伴发一些严重的感染,肝脓肿,肾脓肿、肌腱脓肿等。


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处方药,因为它是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而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二甲双胍最早于1957年在英国被正式应用于临床。在我国已经有20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

作为一个老药,与阿司匹林一样,二甲双胍也被称为神药。鲁梅花主任介绍,二甲双胍片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尤其是肥胖者,用本类药物不但有降血糖作用,还可能有减轻体重的作用。对某些磺酰脲类无效的病例有效,如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合用,有协同作用,较各自的效果更好。


另外,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显示,二甲双胍除了具有降血糖作用外,还有减肥的功效。许多临床前研究还观察到二甲双胍在抗衰老和治疗多种疾病(如认知障碍、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有益作用,但是具体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尽管二甲双胍有多种功效,愈发显得“仙”,但是在血糖控制上,患者依从性还有待提升。常规的一天多次服药,患者容易忘服、漏服。同时,大约30%的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时可能会遇到胃肠道副作用,例如腹泻、恶心和呕吐。


鲁梅花主任说,现在各类药物的剂型都在不断向长效和缓控释方向改进,药物安全性高,疗效好,患者的依从性自然就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