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防治全攻略,值得每一位糖尿病患者收藏

文 / 糖尿病之友
2018-07-30 18:51

有的糖友以为低血糖没事,吃点东西就过去了。

那是因为你还不知道:有多少糖尿病患者因为低血糖而失去了生命,留给家人无限的感伤与遗憾。

为了让糖友全面了解低血糖,知道如何预防低血糖,如何救治低血糖,我们特别整理了一份低血糖防治全攻略,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能够仔细学习,让自己免受低血糖之害。

什么是低血糖

低血糖标准是:血糖<2.8mmol/L;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就是低血糖。

低血糖防治全攻略,值得每一位糖尿病患者收藏

低血糖的症状

交感神经兴奋

常出现在血糖快速下降时,表现为:

  • 眩晕、心跳加快、双手颤抖、饥饿、软弱、倦怠、乏力;
  • 出汗、焦虑、心悸;
  • 皮肤感觉异常,如手、足、唇麻木或刺痛;
  • 行走不稳、精力不集中、行为怪异、认知障碍、抽搐、昏迷等。

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见于血糖缓慢而持续下降,表现为:

  • 反应迟钝、听力下降、记忆力、计算力、判断能力均减弱;
  • 意识朦胧、嗜睡,甚至意识不清,呼之不应;
  • 癫痫样抽搐,偏瘫、大小便失禁直至昏迷,这种低血糖是最严重、最危险的了。

低血糖的危害

如果说高血糖的危害是以年来计算的,低血糖的危害则是以小时来计算的,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有时甚至更加快速和凶险。

1)低血糖引起反跳性的高血糖:低血糖促使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增加,对抗胰岛素,引起反跳性高血糖。

2)低血糖损伤脑细胞:低血糖引起脑细胞能量供应减少,导致脑细胞软化、坏死,如果持续低血糖昏迷超过6小时,脑损伤就不可逆转,人就会成为植物人。

3)低血糖减少心脏供能:导致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肌梗死等。

有的低血糖不一定有症状

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如某些脆性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作时没有任何先兆,不饥饿难受也不心慌手抖,他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陷入昏迷状态,非常危险。

其原因可能与机体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有关。

导致低血糖的原因

1.降糖药物

用量过大、用药后没有及时进餐是常见的原因。

胰岛素方面

•最常见的原因是胰岛素剂量过大。

•胰岛素注射的部位不正确,如皮下注射太深,变成肌肉、静脉注射,使得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加快、作用时间加速,引发低血糖。

•胰岛素注射后,没有按要求及时进餐。

磺脲类药物方面

滥用、过量使用或同时使用多种降糖药,尤其是使用磺脲类药物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应注意。

2.进食量不足

合理的膳食调理是必须的,是控制血糖的必要条件,但过分地限制食物的摄入、不规则或延迟进食,则易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

3.空腹喝酒

酒中乙醇可以阻碍肝脏糖原异生作用,而空腹时正常血糖的维持主要依赖于糖异生作用,如果糖尿病患者空腹饮酒就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此外,空腹饮酒还能阻碍或掩盖低血糖症状。

4.体力消耗量过大

适当的运动或体力活动可以促进机体代谢,增强心血管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利于糖尿病症状的改善,并能减少并发症。

但突然加大运动量(剧烈的活动或劳动)或变更运动时间,可使萄葡糖消耗过多而诱发低血糖反应。

尤其是接受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因血流加速,胰岛素吸收增多,血中胰岛素浓度上升,使肝糖释放减少,更易致低血糖。

5.进食量、运动量、降糖药物量三者不匹配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早期,常出现进餐后期(约餐后3~5小时)发生低血糖,因为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延迟,进食后3-5小时胰岛素分泌才达到高峰,与饮食不同步,从而出现低血糖。

6.血糖控制过于严格

老年人由于机体各脏器调节功能下降,对发生低血糖的敏感性降低,无症状性低血糖发生率高,危害更大。

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应适当放宽,空腹血糖控制在8.0-10.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13.0mmol/L就可以了。

7.肝肾功能不全

肝肾功能不全可影响药物代谢及清除,使胰岛素排泄延缓,口服降糖药半衰期延长,导致降糖药物在体内蓄积;

老年人往往有隐性的心、肾功能不全,且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其临床症状不明显,常被误认为是老年性改变。

因此,老年人要慎用磺脲类药物,且要注意药物剂量的个体化,时刻警惕有无低血糖发生。

发生低血糖应该这么做

对低血糖的救治需要争分夺秒,建议糖友遵循“三个15”原则:

第一个“15”:

1)对有吞咽动作和意识清醒的糖友,应立即口服15克含糖食品,如:3-4块方糖、半听可乐或者三块苏打饼干等,因为这类食物中的糖可以很快被肠道吸收入血,从而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

发生低血糖时,不推荐食用新鲜水果来纠正低血糖,因为新鲜水果中含果糖较多,而果糖的升糖指数低,且新鲜水果中的纤维成分会影响其糖分的吸收。

特殊药物,特殊对待:

当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等)的糖友,在发生低血糖或低血糖昏迷时,服用蔗糖或一般甜食是不能纠正低血糖的。

应及时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因为碳水化合物(主要指各种粮食)只有在消化酶(即a-糖苷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小分子的单糖和双糖才能被肠道吸收,而a-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可以抑制肠道a—糖苷酶的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和吸收,使之不能迅速升高血糖。

(2)当患者意识不清陷入昏迷时,不可进食,应紧急与医生联系,采取静脉注射葡萄糖治疗。

第二个“15”

经过口服含糖食品后,等待15分钟,大部分病人的症状会缓解。

第三个“15”:

如果等待15分钟过后,血糖仍然低于3.9mmol/L,应再给15克碳水化合物,并尽快就医。

避免发生低血糖的方法

1)提高识别低血糖的能力,发现“苗头”及时救治。

2)做到健康饮食、生活规律

糖友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饮食定时定量,保持健康饮食,分配好正餐、加餐量,控制每日的总热量。

3)持之以恒做运动

运动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改善精神面貌等,糖友要合理规律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快走、打太极拳、跳舞等,每次运动30分钟,每周150分钟。

4)正确选择降糖药物

药物使用过多是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原因。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治疗,不可随心所欲,随便增减或停药;要根据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药物剂量,尤其是并发肾病、肝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

5)规范注射胰岛素

要掌握各种胰岛素的特点及正确的注射技术,定期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防止产生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

6)常测血糖

自我血糖监测能够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有些患者病情不稳定,常发生夜间低血糖,应加测睡前血糖,如果血糖偏低,可适量加餐,以免发生苏木杰现象(即:夜间发生了低血糖,机体采取保护反应,导致空腹血糖升高)。

7)尽早就医

如果低血糖每周发生多次,糖友应及时去看医生,查找原因,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8)随身带急救卡片及加餐食品

低血糖随时可能发生,因此糖友不仅随身带上急救卡片(注明姓名、诊断、电话、用药等),还要备好加餐食品,以备发生低血糖时能得到及时治疗。

9)抢救低血糖不要慌张,心要细,动作要快。

预防低血糖,意义重大,糖友要高度重视,做到未雨绸缪。

作者: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肾病内分泌科副主任护师 郭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