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医生联盟:探路医生组团新模式

文 / 健康报?医生频道
2018-04-16 19:11

2018年初,冬日的北京依旧寒风刺骨,一场名为“爱让星光璀璨”的公益音乐会温暖上演。晚会的主办方是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一个由多位医学专家组织发起的公益社团,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关爱孤独症患者这个特殊的群体。

联盟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吴永波副教授介绍,除了公益活动,义诊、帮扶,这个医生团体的成员还在用自己的能力帮助更多人,特别是在基层地区渴求更多医疗支持的百姓,还有更多的医生同行。

找寻独特的帮扶模式

2012年,几十位医学专家在北京自发形成了一个学术沙龙。吴永波就是发起人之一,“最初只是一些医生朋友单纯的聚会,大家一起交流学术、联络感情。随着加入的朋友越来越多,大家都想团结起来,一起做点什么。”就这样,2014年,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正式成立。

此时,国家医改进入深水区,优质医疗资源如何真正能下沉到基层,分级诊疗如何顺利推行,成为工作的重点、难点。这些医学专家们觉得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分担一些医改的“忧愁”,为解决人才增量、地区医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出一份力。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刘茅茅主任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云主任联合教学查房

联盟的医学专家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联合其他专业的医学专家组成团队,通过义诊、会诊、讲座、手术指导等形式,对二三线城市的医疗进行全面、深度帮扶。

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是常春藤联盟形成的独特帮扶模式。吴永波认为,既然是深度帮扶,就需要考量地方实际情况,并且形成一定的规范模式。派出专家有无临床能力、教学能力,基层医生有无学习的热情、动力,帮扶的学科在当地有无发展的必要,有无必要的硬件条件,支援是长期还是短期,如何进行规划,援建如何延续等,都是考量的条件。

有地方政府支持,符合当地的规划,配合当地的扶贫计划;有基层医院的重视,院长的肯定,各项支持落实到位;科室内有可培养的“潜力股”;提供可参考、借鉴的模式,让更多地区百姓受益。“这样的帮扶才能真正帮到‘点’上。”吴永波说。

在援建过程中,联盟都会特聘专家负责并且组团式帮扶,从临床技术到管理经验,全面带动学科发展,有整体规划,更有定期的评估、总结,既保障教学质量也保障帮扶的持续性。

“科室的建设和医生技术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既需要医生技术水平的精进,更需要在知识、理念方面的提升。建起科室容易,但如何步入良性循环才是真正的考验。”吴永波说,联盟帮扶的目的不仅是“扶”起基层医疗机构的学科,还要形成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从技术支持到助力医院发展

从几乎“零起点”,到累计完成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搭桥等各种心脏手术835例,本院团队完成率80%,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心外科经过3年建设,终于让周边的2300万三峡库区百姓实现做心脏手术不出万州的愿望。

“库区百姓中,心血管病患者为数不少,为了能做手术,很多人都赶到重庆主城区,或者成都、北京等大城市。以前也有心外科专家来院进行指导,但多是零散的手术。”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质控部主任赖登祥是心外科成长的见证者之一。2015年,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与常春藤联盟签订学科帮扶建设协议,联盟心脏外科专家团队采用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手术示教、远程会诊等形式,对医院实施全面培育和帮扶。此外,还帮助医院制定了心血管外科三年发展规划,从手术开展数量,到做科研、发表文章,进行全面、具体指导。

吴永波教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教学查房

一面积极培育人才,一面引进各类技术,学科团队迅速壮大。除了心外科,还带动了麻醉、影像等相关科室的发展,形成学科协同共进的良好态势。赖登祥自己也从心脏外科新兵成为行家里手,谈起这些年的收获,他心中满是感激:“让我们感动的是,很多专家都是牺牲了自己的节假日带教培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作为帮扶的受益者,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中心医院院长裴长虹也深有体会。“过去宝泉岭地区糖尿病患病率高,很多患者出现眼底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小病拖成大病,轻症拖成重症,我们也不知如何入手,很是为难。”2015年6月,常春藤-宝泉岭糖尿病一体化管理项目立项。2016年12月,在常春藤联盟专家团队的技术指导下,宝泉岭地区联合区域内各基层院所,建立了宝泉岭中心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糖尿病一体化管理中心”,不仅给宝泉岭区域内的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更在地区医联体糖尿病一体管理上迈出重要一步。

眼科、内分泌等多学科的专家团队,帮助宝泉岭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统一培训。“常春藤联盟有各种学科的团队,提供全面的平台。大专家们发自内心的真诚相助,也让我们感到了温暖,想努力为百姓多做点事情。”裴长虹说。

联盟成员在宝泉岭医院义诊现场

从公益出发更多回馈社会

“身为医生,大家喜欢自己的职业,发自内心地想为社会、为患者、为同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更忙了,但得到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尹玲教授看来,联盟不只是一个医生的团体,更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联盟内的成员齐心协力,用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帮助更多的患者,更携手并肩,互帮互助。

除了繁重的临床工作,尹玲教授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大半都在基层帮扶医院手术、培训、带教中度过。“帮扶基层非常有意义。基层医院的诊治水平提高了,我相信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肯定能够缓解。”

义诊、讲座,进校园、进社区,这些医者也在用实际行动为公益事业贡献一己之力。

孤独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面向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2015年底,常春藤联盟发起了“常春藤星星计划”,意在逐步建立完善孤独症患者生命全程家庭支持体系。

作为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姜玉武教授三年来一直在为这些“星星的孩子”奔走忙碌。“孤独症是非常复杂的疾病,由于病因不同,对症治疗的方式也不同。我们希望为孤独症儿童打造专业、科学的治疗模式。”姜玉武介绍,2017年“常春藤星星计划”已对1600余位孤独症家长开展持续、分层培训,参与150名患儿的连续评估诊断。

同时,姜玉武教授呼吁:“我们不要用同情和可怜的方式对待‘星星的孩子’,而是平等地帮助他们,让他们有信心、有尊严地生存。”联盟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和倡导工作,呼吁全社会科学认识孤独症,关注、理解和包容孤独症群体。比如大家聚在一起举办这样一场暖心的晚会,已经坚持了三年。

在吴永波心中,常春藤医生联盟不仅提供了医疗健康的诚信社区,更是为医生同行构建一个温馨的港湾,尽医者们的所能,更多地回馈社会。

探路医生“组团”新模式

近年来,国内的医生集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统计,国内医生集团已超过450家。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在这之中显得与众不同。

与其他医生组织不同,常春藤联盟将医学人才的聚集、医学人才的培养作为目前的核心工作,将对基层医院的帮扶作为工作重点。由于联盟是以公益为导向,减少了商业上的敏感性,所以帮扶活动相对容易开展。吴永波描述了他对于常春藤的终极目标:成为健康服务业的知名公益品牌,而非最好的医生集团。

这样一个“非典型”的医生“组团”模式,在近4年时间里,聚集了200余名专家会员,“牵手”19家地方公立医院开展帮扶合作项目。“我们要做的事情,脱离了单纯做手术挣钱的想法。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强基层,分级诊疗做些贡献。”吴永波说。

如今很多医生都在进行多点执业,而联盟中的医生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帮扶活动,培养医学人才。在帮扶的过程中,基层医院获益良多:科室、学科团队从无到有,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不仅有“高精尖”的新技术,更有整体的学科发展蓝图。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基层百姓得到更多“红利”,“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不再只是口号。同时,帮扶也形成模式,可参考、借鉴,因地制宜地推广至更多地区,使更多百姓受益。

不同于年轻医生为主的医生集团,旨在组团开拓第二执业地点。高端医生的医生集团,成员更需要的是归属感,或是在学术地位上的迅速提升。因此,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在做公益的同时,也会为医生介绍合适的合作伙伴,拓展更多合作空间。

当医生做到一定程度,很多人会有进一步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更期待在这过程中,寻求自身的归属感。“抱团取暖”的联盟,为这些给大家解除疾患的医者,提供一个温馨的港湾。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到基层去义诊、做公益活动,有的联盟成员医生说:在这过程中,那些不好的情绪也得到了释放。

“有体面的工作,更希望有体面的生活。”吴永波说,这也是常春藤联盟能“枝繁叶茂”的原因所在。

(文/本报记者 胡彬)

编辑制作: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