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吗?糖尿病来临前有10个征兆!速速自查、提早防范~
一朝糖尿病,终身受折磨。当今,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中老年常见慢性病。统计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糖尿病难治,但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和干预,就能让我们远离糖尿病困扰。今天,小编为大家总结可能患上糖尿病的10个征兆,让我们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可能患上糖尿病的10大征兆
1、明明吃很多,体重却在下降
体重在不知不觉中下降,这其实是一种危险信号,如果没有刻意去减肥,每个月的体重却减少4至5公斤的话,这就说明身体肯定存在问题。对此,国外某糖尿病研究所专家表示:“如果饮食正常体重却在下降,很可能是患上了糖尿病。”糖尿病会促进血糖值上升,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无论吃多少食物,体内细胞都无法摄取葡萄糖,也就是说,体内积蓄的能量将被逐渐消耗,最终导致体重下降。
2、视线模糊、眼睛易疲劳
国外某眼科医学博士指出,糖尿病会对人体的视觉产生影响,血液中的葡萄糖值含量异常上升会导致眼球歪斜,进入眼睛的光线也会因此发生曲折,而视力减退、视线模糊等现象都与之存在关联,长时间的慢性视线模糊,很可能患有2型糖尿病。
3、伤口难以愈合
国外某医学网站指出,高血糖会阻碍血液流通,延迟伤口愈合时间,甚至还可能损伤神经组织。伤口的愈合需要充分的血液流通,否则将降低治愈能力,如果经常出现伤口血流不止等非正常现象,最好去往医院接受诊断。
4、刚吃完饭就感觉饿
慢性空腹感是糖尿病最典型的症状之一。美国某糖尿病医生表示,体内胰岛素的机能失常会直接导致肌肉、脂肪以及其他组织器官的机能低下。而这当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器官就是胰腺,如果体内胰岛素不断升高,就会促使大脑时常产生空腹感。
5、慢性疲劳感、身体乏力
胰岛素就好比身体的能量供应开关,如果胰岛素分泌量不足,就相当于切断了体内的能量供应,从而会产生疲劳感或者易疲劳的体质现象。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疲劳感并非糖尿病独有的现象,例如癌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抑郁症等也容易引发疲劳感,总体来说,疲劳是大病的主要征兆之一。
6、足部出现麻痹或疼痛
如果足部出现麻痹或者疼痛感,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供血不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糖尿病引发,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麻痹最先会始于足下,然后逐渐转移至上半身。而出现麻痹的原因大多在于糖尿病引发神经损伤,因此,足部出现麻痹或者疼痛是可能患上糖尿病的一个典型危险信号。
7、夜间尿频
对于夜间尿频的人,也可能患有糖尿病,尤其是夜间小便频率不断增多的人群,一定要引起重视。国外某医师指出,如果体内血糖值上升,人体会本能的将其排除,进而导致小便次数增多,因此,尿频也是患上糖尿病的信号之一。
8、喉咙干燥
这种现象与尿频存在较大的关联,因为频繁排尿会导致身体缺水,进而导致喉咙干燥,不过喝水越多,尿频次数也会随之增多,这样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9、皮肤干燥、发痒
如果出现皮肤干燥、发痒的情况,那么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也非常高,另外,脖子和腋下的皮肤发黑也可能是糖尿病所致。国外某医学博士指出,皮肤类问题可能与血糖值低下以及尿频导致身体脱水有关。
10、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是一种真菌病,表面上看来,似乎与糖尿病没有直接关联,但实际却是一个重要的征兆表现,而且对象群体不仅包括女性群体,也包括男性群体。念珠菌感染往往是以葡萄糖为触媒,最初从温暖潮湿的皮肤开始感染,并逐渐扩大感染范围,而感染部位大多为生殖器,另外还有乳房下部以及指间,由于大多数女性都有过一次感染经历,因此难以在糖尿病方面做出准确的判断。
5类糖尿病高危人群要警惕
1、有家族史
父母一方或者双方有糖尿病,或者不但患糖尿病,还有高血压、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些人的后代也容易得糖尿病。
2、肥胖者
尤其是胖肚子,因为肥胖是患糖尿病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肥胖者脂肪细胞功能发生异常,释放出大量脂肪源性因子可导致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临床异常变化。所以有人认为肥胖者脂肪细胞功能的异常是糖尿病等多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机制。
2、中老年人
40岁以上者,不管有没有遗传背景,得糖尿病的几率比年轻人多。
4、高血压患者
现在虽然血糖不高,但是加上肥胖,再加上易患年龄段,更容易得糖尿病。
5、其他
如高脂血症患者、妊娠生过4000克以上孩子的女性,还有平常不爱动的肥胖者,这些人都是发生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易患人群。
从3个方面提早干预
1、饮食干预
主要是控制热量摄入,降低饮食中脂肪的含量,增加糖类和维生素的含量。其原则是:控制每日摄入食物提供的总热量,目标是向“标准体重”靠拢。有些人担心食物里含糖高,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碰,连大米饭也吃得少,这种“饥饿疗法”使身体处于营养不良状态,降低肌体抗病能力,无法达到控制糖尿病的效果。当然,没有计划地随意进食也是不行的,每天饮食应坚持低脂肪、适量优质蛋白质和高碳水化合物。
2、运动干预
运动能降低血糖,一般中等量的运动降糖作用可以持续12小时左右。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其他代谢指标,还可以使胰岛素与受体的亲和力增加,敏感性增强,并降低血脂,有利于防止糖尿病血管并发症。运动疗法适用于大多数糖尿病前期患者,最好保证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20-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快走、爬楼梯、爬山、游泳、骑自行车等,但要避免进行剧烈的和对抗性的活动。
3、药物干预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在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基础上,采用药物干预的方法能更有效地对付糖尿病前期。特别是对于部分糖耐量减低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还不能有效降低血糖;或者一时难以改变多年习惯的生活方式,不能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就要考虑药物干预。当然,为了减轻药物干预的副作用,也可以长期使用天然降糖物质--白桦茸,研究发现,白桦茸中的多糖类成分可修复胰岛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够减少自由基对胰脏的破坏;而栓菌酸对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有明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