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高,危害大吗?如何选药?
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筛查数据显示,糖尿病前期中约70%为单纯性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患者中,单纯餐后血糖升高(PPG,摄食后2小时血糖>7.8 mmol/L)患者的比例达50%。
餐后高血糖的危害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餐后或负荷后高血糖与多种疾病相关。
1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高相关。可能的机制是快速升高的PPG造成血糖波动, 导致视网膜血管内皮功能下降、血管反应性增加。
2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高相关。急性血糖波动比慢性持续性高血糖更显著地促进氧化应激反应和损害内皮功能。餐后或糖负荷后血糖与心血管风险及其结局相关。
3餐后高血糖及血糖波动可使胰岛β细胞能进一步恶化。
4餐后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1Ac)关系密切。显示,Hb1Ac越接近正常值,PPG 对其形成的贡献就越大, 当Hb1Ac<7.3%时, PPG的贡献占70% ;Hb1Ac7.3%~9.2%, PPG的贡献约50%。
餐后高血糖的控制目标
控制餐后血糖对Hb1Ac达标及减少血糖波动非常重要。设定Hb1Ac目标值应根据患者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严重程度、低血糖发生风险等因素个体化确定。
控制餐后血糖的方法
1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的质和量均影响PPG,升糖指数高的食物对餐后血糖影响较大,因此尽量避免摄入升糖较快的食物。另外,餐后运动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
2 降糖药物
各种降糖药物都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但不同药物,其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程度不同。主要降低餐后血糖的药物有:
(1)α-糖苷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段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和减少血糖波动。
(2)短效磺脲类促泌剂
包括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降低Hb1Ac约1.0%。靖脲类药物可增加体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考虑选用格列喹酮。
(3)非磺脲类促泌剂-格列奈类
格列奈类药物降糖机制类似磺脲类, 但起效更快, 改善胰岛素早相分泌更明显, 主要降低PPG, 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降低Hb1Ac约0.5%~1.0%
(4)DPP-4 抑制剂
此类药物包括括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可降低Hb1Ac约0.4%~0.9%。
(5)短效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短效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主要控制餐后血糖。短效胰岛素一般在餐前15~30 分钟皮下注射;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可在餐前即刻皮下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