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精面事关糖尿病风险,防病要了解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大家都知道“病从口入”,是一个有科学道理的说法,对一些消化道的传染病是这样,对慢性病也是如此,饮食结构是促发很多疾病的重要因素,其中的代表就是糖尿病。《健康日常》为您介绍一项相关的实证研究,让我们从中看看吃与病到底联系有多紧密。
当某国宣布把“小康”目标定在让人们吃上白米饭喝上肉汤的时候,没经历过物质短缺生活的年轻人可能会发出嘲笑。年轻人想不到,就在上世纪的80年代,咱这儿的大米也是限供的,那时需要“粗细搭配”,面粉供应也分等级,“优等粉”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有,每人也就限购一两斤。那时候,中国成年男性中的糖尿病发病率不足5%,仅30年,这个比率翻了一番,目前全部成年人口中已有近10%患有糖尿病,患者人数超过1亿。饮食结构的变化是重要的因素。
就饮食结构与糖尿病关系,美国科学家曾进行过研究,对64000多名华人女性进行了为期5年的跟踪调查,记录其饮食和生活习惯,结论是白米和精粉面包等淀粉类食物会增加患糖尿病风险,研究发现每天进食300克以上白米的华人女性,比每天进食白米少于200克的女性,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78%,而进食较多高纤维食物的女性患糖尿病的风险较低。
这项研究采用了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这一指标,认为指数高的碳水化合物食物,比如精制的谷物如白米和面粉,以及蔗糖等,会导致血糖量的迅速升高,然后再快速下降,这个过程会破坏机体利用胰岛素处理糖分的能力。而高纤维食物由于血糖生成指数低,对血糖的影响是温和的。
根据研究结果,专家建议增加食物中的纤维含量,具体的做法是用全麦面部代替白面包,用燕麦片代表稻麦片,这样可以将每天的饮食中的纤维量从低级提高到中级,这样的吃法,相当于降低了10%患糖尿病的风险。
美国专家的研究指出了问题,也提供了建议,但由于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的不同,那些指南对咱同胞的参考价值并不大。对于产稻区的民众来说,不吃米饭,也是把稻米整成米粉。对三秦大地的老陕们来说,不给馒头面条吃,那基本上就不叫吃饭。客观上讲,今天的社会成员很多处于流动中,离乡打工,哪还有什么条件考虑纤维搭配,快速解决,吃饱了还要搂起袖子干活呢。提供饭食的老板们也会算计的,便宜才是硬道理,全麦面包配三文鱼,那不是劳动人民的菜单。如何破?只能靠自己,关键是先要有健康饮食概念,把“搭配”记牢,少吃精多吃粗,少吃饭多吃菜。这也许是劳动者简便易行的防糖为害之道。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关你健康》由专业人员制作,以科学与人文视角多维度观察生命健康,包括医事、史话、日常、展望、心理、房内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