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时为何尿道灼痛?湿热堵住水道!中医老方帮你披荆斩棘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7-06-28 07:02

(本文由一点号“精诚名医汇”原创,经一点资讯平台全网首发)

本文理论依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到了夏天,总有人会出现排尿的时候灼痛的现象。如果是男性,则有可能伴发小便淋漓不尽、尿频尿急。经过诊断,患者往往有尿道炎、膀胱炎等疾病存在。这个时候怎么办?今天,我们要为你介绍一张在中医世界中出了名的好方,专治此类烦恼——

准备车前子12克、木通6克、瞿麦15克、扁蓄15克、滑石12克、甘草3克、栀子6克、熟大黄6克、灯芯3克。上述药材除了灯芯之外,水煎,后下灯芯。每日一剂。如果辩证准确,三剂可见神奇疗效。

列位看官,话说订阅号“精诚名医汇”,向读者介绍的每一张方剂,都是经典的,有着广泛临床实践基础的好方。上面这张方,化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八正散。八正散,乃是中医祛湿剂里的名方,问世以来不知帮助多少人脱离苦海。

列位看官,你知道人为什么会出现小便灼痛、尿频尿急吗?其实在古代,先贤对尿道炎、膀胱炎、尿道结石、急性肾炎等诱因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他们通过观察和总结,提炼出“湿热下注”四个字来。湿热之气下注膀胱,引发膀胱气化不利,这才导致上述症状。由于水液气化失常,所以人津液耗伤,因此患者往往还有口渴咽干的症状。看舌苔,往往舌红而苔黄腻。值得一提的是,夏季湿邪较重,所以湿热下注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正因如此,夏季是尿灼痛、尿频尿急的高发季节。

那么,上面这张方剂为什么会有治疗效果呢?概括来说,它包含了三支部队,专门用来攻打聚集在下焦的湿热之气。

第一支部队,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木通五味药。车前子,性味甘,微寒,入肝、肾、肺、小肠经,功在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本经》就认为它“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可见其利小便之功了。瞿麦性味苦,寒,入心、小肠经,功在利尿通淋,破血通经。它也是利小便的要药,兼具去心火之功。《本草经疏》认为它“苦辛能破血,阴寒而降,能通利下窍而行小便”。扁蓄,性味苦,微寒,入膀胱经,功在苦降下行,通利膀胱。此外,它还有燥湿的功能。湿热下注者服之,直中病机。再看滑石。这味药性味甘、淡,寒,入膀胱、肺、胃经,功在利尿通淋,清热解暑。《本草通玄》认为它“利窍除热,清三焦,凉六府,化暑气"。可见,它也是治疗小便不利的要药。木通,性味苦,凉,入心、小肠、膀胱经,功在泻火行水,通利血脉。

列位看官,请记得,中医里面治疗小便不利的,上面这五味药,经常配伍出现。它们是利尿通淋的五种常用药,在这里组成先头部队。

第二支部队又是谁?答曰栀子和大黄。列位看官,要说这清下焦之热,可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湿热下注日久,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它背后,一定还蕴藏着不少其他因素。其中,三焦湿热内积、气化不利就是一个。三焦者,包含人体重要脏腑,我们可以把它简单归纳为身体的内循环、内分泌系统。下焦的湿热是冰山一角。三焦湿热内积,才是海面下那深不可测的问题根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用栀子。栀子这味药性味苦,寒,入心、肺、三焦经,功在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它泻三焦之火的功能是备受医家推崇的。你看元代医学家朱丹溪就说,栀子可以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接下来再说大黄。列位看官,话说下焦的这团湿热,如果想顺利泻去,必然要有一个通道才行。在这里,大黄有导热下行、通利脏腑之能,恰好开辟了一条道理,让湿邪顺利排出去。

最后的一支部队是谁?答曰灯芯和甘草梢。灯芯清心利水,甘草梢能消除茎中止痛,以形补形,堪称生花妙笔了。

列位看官,分析致此,您该知道,此方不是简单的清湿热,而是顾及了下焦湿热背后的本源问题,以及湿热之气化解的通道和路径,故而成为中医世界里对小便灼痛、尿频尿急等湿热下注症的良方。生活中,列位看官如果遇到此类问题,若能巧妙应用,辨证加减,必然可以为减轻病痛带来帮助。

全文完。您有何高见?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