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药解决出汗,送给天下出汗的人
本文理论依据:《黄帝内经》、《中医内科学》、《临证指南医案》、《药品化义》。
有不少人总是在吃饭的时候“挥汗如雨”,其实这就是痰飘起来。出汗多了,留下斑斑痕迹,让人甚是尴尬。虽然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如果出汗特别多,动则出汗出现这种情况时要注意警惕“多汗症”在作祟。
秋天的时候来了一位患者,他总是出汗,吃个饭毛巾就要湿透,那个汗水就跟屋檐上的雨水一样。开始觉得也没啥,但是时间久了老这样出不是个事。
找了好几个地方,该做的检查也做了,吃了一大堆的药但是并没有起色,最后几经波折他找到了我这里。
刻诊:舌淡苔腻,脉象细。
四诊合参之后拟了一方:麻黄、黄芪、半夏、竹茹,山药。
结果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他上楼跑步出汗的情况已经基本没有了,就是吃饭的时候有微汗,但是并不多,于是我让他用五味子泡水喝,不限时间,不限次数。没出几日他的出汗就解决了,而且随访也未曾复发过。
懂点中医的朋友肯定会觉得这不是气虚了吗?气虚不能固摄津液导致流出体外了。如果能看到这里那你就只看了一点。
他神疲肢软,少气懒言,汗出畏风,容易感冒小便清长。看似是气虚了但其实真正的原因在气虚的背后,你要知道气为何而虚了?不然一味的补气只能解一时之急。
守护津液的卫气属阳,行于脉外,像是卫士守护着体表,卫气虚会致“卫表失固”,门户大开,皮肤的腠理会被打开,体内津液易外泄,也就是多汗。
而脾胃是营卫二气的生化之源。他舌淡苔腻,脉象细很明显的一副脾虚湿盛的样子,脾虚之后生成了痰浊,这些痰浊堵塞内部,导致卫气不能很好地化生。而津液也因为没有了卫气的守护而流出了体外,于是就成了多汗。
所以一方面实卫固表;最重要需要清散痰湿。
1、实卫固表——麻黄、黄芪
麻黄是一味很有意思的药,麻黄草入药能解表发汗,根部入药却能止汗,用麻黄根直接奔着止汗。
黄芪,专门来解决阳气问题,中医对它的认知“气虚莫少”,就是说治疗气虚黄芪必不可少。
2、清散痰湿——半夏、竹茹
半夏以燥湿化痰为主。 竹茹在《药品化义》中记载:轻可去实,凉能去热,苦能降下,专清热痰,为宁神开郁佳品。主治胃热噎膈,胃虚干呕 ,热呃咳逆,痰热 恶心 ,酒伤呕吐,痰涎酸水,惊悸怔忡,心烦躁乱,睡卧不宁,此皆胆胃热痰之症,悉能奏效。
3、最后的山药一味可以健脾养胃从而达到固本的效果。
出汗虽然常见,但是这种“挥汗如雨”的情况,要提起注意。不过药方看似简单但也要在医师的辨证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