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月经性偏头痛中西医诊疗进展

文 / 健康学问一点通杨杨
2022-03-18 18:16

月经性偏头痛包括单纯性月经性偏头痛和月经相关性偏头痛,是国际头痛协会头痛分类的一个亚型。月经性偏头痛是一种顽固性偏头痛,该病症状重,易反复,对药物治疗常不敏感,复发率高,远期疗效欠佳,致残水平高且疼痛发作时间长。尽管大量的研究表明神经生理参与其发病过程,并与临床症状相关,但其周期性头痛发生的机制仍然不清楚。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头痛,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的偏头痛被称为月经性偏头痛(MM)。MM是一种顽固性偏头痛,其症状重并且容易反复,对药物治疗不敏感,远期疗效欠佳,致残水平高且疼痛发作时间长。MM包括2种:单纯性月经性偏头痛(PMM)和月经相关性偏头痛(MRM)。

MM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其与激素撤退和基因异常相关。治疗上多采用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曲普坦类)、激素、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及联合治疗,缓解期预防性治疗包括短疗程月经前预防性治疗及连续激素治疗。

MM是临床常见的偏头痛。中药治疗 MM在中医认为属于“经行头痛”范畴。《张氏医通》有“每遇经行辄头痛”的记载,指每于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以头痛为主症的病证。女子以肝为本,以血为用,肝主疏泄、主藏血,肝气疏则经行通畅,若肝气郁结,则气滞血瘀,阻滞脑络,或气上逆,痹阻脑窍;或肝气虚弱,气血不足,清窍失养均导致偏头痛的发生,而经期女性,气血亏虚,会诱发或加重偏头痛的发生。清代傅山提出该病机制为情志不畅、肝气不疏致气机阻滞、瘀血内停,值经行时阴血下聚,冲气夹瘀上逆,脑络阻滞故头痛。其在《傅青主女科》中记载到:“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拂其气而痛生”。中医对经行头痛的治疗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及针灸。现代中医金季玲认为,女子以血为用,肝藏血,肝肾同源,气血下注冲任而为月经,经期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伤阴,肾阴不足,肝气上扰清窍而发为经行头痛。故经行头痛多因肝郁、血虚、瘀血所致。法当疏肝通络,养血活血。逍遥散方出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临床常用的有效名方之一。此方中既有疏肝解郁的柴胡作为君药,使肝气得以调达;亦有酸苦微寒的白芍作为臣药,养血敛阴,柔肝缓急;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为佐药;当归甘辛苦温,养血活血;用法中加入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烧生姜温胃和中,为使药。诸药合用,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气血兼顾,体用并调,肝脾同治。气虚者加党参、炙黄芪;血瘀者加桃仁、红花;痰湿者加半夏、陈皮;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

中医治疗MM目前虽有某些临床研究,但研究病例中缺少对本病完整、系统的辨证标准,缺乏高质量的证据,临床多种处方并存,无统一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