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要求:这一科室由书记院长负责!对医生来说意味着什么?

文 / 夏泽健康观察
2021-12-20 09:25

县级医院是县域医疗服务的龙头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加强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建设,既是全面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环节。

为进一步巩固县级医院(含县医院和县中医医院,下同)综合能力建设积极成果,接续发力、持续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不断满足县域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近日,安徽省卫健委印发《安徽省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力争90%的县(市)至少有一所县级公立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新增一批县级三级医院,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为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打下坚实基础。

图源:安徽省卫健委

《行动方案》指出,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要从以下五方面进行。

加强专科能力建设

打造优势专科,每所县级医院选择2至3个实力较强的临床专科,进一步建强做优,使之成为医院的品牌和特色。

夯实支撑专科,重点加强病理、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专科建设,不断提升检验检查能力水平。

提升薄弱专科,综合考量县域患者外转等因素,通过引进专业人才、改善硬件条件、派驻人员支援、合作共建带动等措施加快补齐专科能力短板。

重点加强儿科、重症医学、精神、麻醉、感染性疾病、康复医学、老年医学等专科建设。上述科室县医院均要求设置,县中医院设康复医学科、老年医学科,新增设置和执业登记的三级医院须达到此要求

重点提升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肿瘤、心血管、神经、呼吸和感染性疾病等专科疾病防治能力;逐步提高消化道肿瘤内镜、心血管介入治疗等微创技术临床使用比例。

加强县医院中医临床科室设置,做强县中医院特色专科,强化治未病能力建设。

加快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

设立医学人才引培专项资金,加大对重点领域、紧缺专业、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

加快引进、培养县级医院学科带头人和高技术人才,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进修、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加强儿科、妇产科、重症医学科、精神科、麻醉科、急诊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肿瘤科、老年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病理科、出生缺陷防治、药学、护理等紧缺专业和骨干人才培养培训,构建人才梯队。

积极争取财政补助政策,保障短缺人才待遇水平,增加紧缺专业岗位吸引力。鼓励柔性引进沪苏浙等地名中医在县级医院建设长三角名中医工作室。

建设临床服务“七大中心”

依托县级医院构建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中医治未病、中医康复等临床服务七大中心

依托肿瘤防治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形成与县域内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联动,开展肿瘤、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

依托微创介入中心,加强与上级医院的技术合作,开展肿瘤、外周血管、神经等领域的介入诊疗。

依托麻醉疼痛诊疗中心,推动围手术期急性疼痛治疗,开展手术室外的麻醉与镇痛治疗,不断满足患者对诊疗舒适性的新需求。

依托重症监护中心,提高重症救治水平,提升重大疾病诊疗能力。

依托中医治未病中心、中医康复中心,健全县域内中医治未病和康复服务网络,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和治未病服务能力。

建强急诊急救“五大中心”

每个县(市)至少有一所县级公立医院建成规范化的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落实诊疗规范,构建快速、高效、广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完善急救网络,建设实时交互智能平台,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提升抢救与转运能力,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

加强县域急诊急救设施设备条件、人员队伍建设,落实首诊负责制,规范院前院内工作转接程序,打造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急救圈

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

县医院建成相对独立的传染病院区和可转换病区,承担传染病筛查、疑似病例隔离观察、一般病例收治等任务。

加强县级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规范化设置管理。县医院和有条件的县中医院规范设置发热门诊,落实“书记院长管院感”制度和院感防控人员配备、设施设备、管理规范等要求。

县级医院实验室要达到生物安全二级水平,具备县域内常见健康危害因素和传染病检验检测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严格落实县级医院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职责。

Editor

作者

好医生-闫妍

Source

来源

安徽省卫健委、好医生等

Notice

说明

本文系好医生整理,侵权请联系删除

好医生正面向全体读者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