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君然播讲)虚汗直流,脾太弱!寻常健脾方,止汗止咳,
(以下文字,曾经在前不久推送过。现在贴在这里,作为以上音频的文字内容,供您对照收听。 )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给你说一则医案故事。它再一次生动地告诉我们,万病之根,皆在脾。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熊寥笙。
这个老人家,生于1905年,享百岁高寿。他是四川人,历任重庆市中医研究所副所长、重庆市卫生局中医科科长,先后参与创办了重庆的第一、第二中医院。新中国成立前,他曾主编《国医月刊》,和当时的取消中医的政策抗衡,为中医的发展,立下了功勋。
有一次,熊老先生接待一个小患者,才3岁,是一个小女孩。
她什么毛病呢?就是咳嗽,而且已经延续一个月了,怎么也不见好。西药吃了一大堆,无效。
而且,除了咳嗽以外,这孩子还特别爱冒虚汗。尤其是额头上,一旦咳嗽起来,那汗就呼呼往外冒,就像洗头了一样。同时,孩子食欲差,每顿只能吃小半碗的东西。大便一日两次,稀溏,量少。
来的时候,这孩子躺在妈妈怀里,精神倦怠,一点都不活跃,看上去病气沉沉。
熊先生为孩子诊脉,发现脉象很细弱。
当时,孩子的母亲十分焦虑。她带着哭腔问,这孩子还有没有救了?
熊老没有言语。他默默摊开纸笔,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党参9克,焦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3克,陈皮4.5克,桔梗3克,浮小麦15克,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温服。一共开了三剂。
写完,熊老抬起头来道:“孩子没事儿,你不用着急”。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之后,食欲有所提升,大便变干了,每日一次,而且咳嗽略显减轻。接着,再用5剂,咳嗽消失、出汗停止,食欲和大便都正常,孩子的精神头彻底缓过来了。
孩子有救了。做母亲的万分感激,事后专程找到熊老,当面下跪谢恩。
这里头是什么道理呢?来,我给你说一说。
这个孩子啊,是先天脾胃虚弱,再加上久咳伤肺,最终导致了一个脾肺气虚。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道理。这就是,五脏之中,脾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脾土是母脏,肺金是子脏。
中医里头有一个概念,就是子盗母气。子脏的病,日久,会波及到母脏。
就这个小患者而言,她已经咳嗽一个月了。肺有病,一个月,它就容易牵连到脾,使得脾气受到损伤。
这个过程,其实也因人而异。很多孩子,就算感冒咳嗽了,他也能吃饭。为啥?脾气强啊。因此,就上文医案里的小女孩来说,之所以肺病及脾,关键还是在于脾气虚弱,她的“底儿”不厚。
脾气受损以后,土不能生金,于是这个肺气啊,就变得越发虚弱了,咳嗽不见好战。
脾,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受损,气血生化不足,患者就四肢乏力、精神倦怠,不如别的孩子欢实。另外,由于气虚,肌表卫气不足,所以津液不得固摄,她就多汗。便溏质稀,更是脾虚运化不及的写照。
所以说,眼下这个孩子,就得健脾益肺,提升脾肺之气。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怎么操作呢?当时,熊老用的是异功散加减。我们再看一遍:
党参9克,焦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3克,陈皮4.5克,桔梗3克,浮小麦15克,大枣3枚,水煎服。
这里头,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和陈皮,这五味药就是异功散了。它其实就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上一个陈皮。其中,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肺之气,陈皮行气,入脾肺二经,既能健脾理气,还能止咳。
在这个基础上,用桔梗作为舟楫之药,载脾气入肺,再用浮小麦15克来止汗。大枣3枚,用于化生营血,使得气有所依。这就是基本意图。
总之,这个小方子,开得十分精巧。用量很轻,但是直达病所,切中病机,故而能够取效。
道理,其实很简单,一说就破了。关键是,我们得明白其中的深刻含义。
要我说啊,还是那句话,万病之根,皆在脾。尤其是一些小孩子,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都可以归结到脾上来。比如说食欲不振、总拉稀、爱出虚汗、咳嗽不爱好、容易感冒、跑几步就累等等。对这样的孩子,应该考虑从健脾入手。这是一条基本的医学常识。
当然,熊先生在医案中用的方子,不见得对所有人都适合。非专业读者,你在明白这番道理以后,应该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异功散,不要盲目。异功散配上桔梗、浮小麦、大枣,主要治的就是久咳、脾虚、多汗、乏力,证属脾肺气虚的。辨证属这个证,才能用。不是这个证,不能用。辨证的过程,必须专业、精准。
最后,我希望所有为人父母者,务必让孩子吃好。你给孩子花再多的钱,不如给他做一顿好饭。养好了脾胃,他的生命才有壮大成长的资本。这是最主要的啊。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