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一散,全身皆乱!清代大医何书田的医案,教你补阳气,顺胃气

文 / 健康乐趣
2021-01-21 09:13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讲故事、说医案,聊中医。

今天,文老师继续带你领略中医的魅力。

我想跟你说一则医案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做何书田。

这个人啊,生于1774年,卒于1837年,活了60多岁。这个人是一个文人,对诗文非常精通,同时也继承家学,在中医方面的造诣很深。据说,当年林则徐力主禁烟的时候,曾经委托他研制可以戒断烟瘾的药方。何书田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史载“十八味戒烟方”。

何书田也有很多作品留世。我下面要讲的这个医案,源于他的《簳山草堂医案》。

话说有这么一回,何书田遇上一个患者。

这个患者啊,是男是女,多大年纪,都没有记载了。但是呢,此人有一个毛病,十分特别。这就是半夜呕吐。

没错,就是半夜呕吐。白天的时候,没啥事儿,一到晚上就吐。

吐的是啥?乱七八糟的,家里人看不清。看那样子,似乎是白天吃进去的东西,没消化,搅合在一起,吐出来。

这什么病啊?家人就给他找郎中看。

有的郎中来了,打眼一看,笑道:“耗子腰疼——多大个肾?这不就是胃气虚弱,受纳失常,不降反升吗?我给你补胃气,降逆止呕,就好了”。

但是,按照这么去操作,患者症状没有太大改善。

接着,第二个郎中来了。仔细这么一看,说了:“以前的医生都治错了!这个病啊,源于淤血。胃里头有淤血。夜晚的时候,淤血证就严重,所以专门在晚上吐。我给你活血化瘀,很快就好了”。

结果,按照这么说的治,还是不行。

郎中们一个一个,都束手无策,弄得灰头土脸。最后,家人说,我们还是请高人吧,把那个有名的何书田先生找来。

很快,何书田被请了过来。搭脉一看,也是被吓了一跳。

原来啊,此人的脉象属于“六脉细弱无神”。啥意思?就是左右两侧寸关尺,几乎都是没有生气了。照这么下去,人就快不行了!

当时,何书田就说了,此乃“中虚失化,上元命火亦亏……舍温补中下元,无他策也”。

接着,何书田就开方子了。用的什么药呢?但见——

肉桂、党参、法半夏、茯苓、炒白芍、竹茹、干姜、代赭石、陈皮、篓仁、菟丝子。具体用量,年代久远,已经无法考证了。

结果怎样,患者用药以后,很快就好了。

这个医案故事,很简单,但是它给我们的启迪,却很深刻。我想和你一起来分享、体会。

这个人的问题啊,其实属于阳气亏虚,胃气上逆。

啥意思啊?患者六脉细弱,这体现的是虚证,而且是大虚之象。此人的肾阳不足。肾阳不足,就无法温煦脾阳,故而脾阳也跟着不足。脾阳不足,胃气不降反升,患者就欲呕。为什么患者在半夜的时候呕吐,白天不呕啊?因为夜晚是阳气最弱的时候,所以容易发病。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温补阳气,肾阳、脾阳,都得补益。

正是因为这个思路,何书田才用了上头的一队药,我们再来看一下:

肉桂、党参、法半夏、茯苓、炒白芍、竹茹、干姜、代赭石、陈皮、篓仁、菟丝子。

这里头,肉桂就是补益肾阳的,兼能补益脾阳。党参是补脾气的。干姜配合党参,温中暖胃。菟丝子配合肉桂,补益肾中命火。这些是治本用的。法半夏、茯苓、竹茹、代赭石、陈皮、篓仁,这一队药可以降逆、健脾、涤痰,改善因为阳气虚弱,所导致的胃气上逆,以及津液失布而成痰湿的问题。这些用来治标。炒白芍呢,可以缓肝急,止痛,调和肝脾之间的关系,促进胃气的恢复。

这就是基本意图。

这里头,我想提醒您的是,医案中的患者,之所以胃气当降不降,它总往上返,根本问题在于阳气不足。

这说明什么?说明阳气,是维系我们一身脏腑功能正常开展的动力和基础。阳气一散,全身皆乱,这话可一点都不假。

比如说吧,肾阳不足的人,就容易引发肺气的失常。你看一些老慢支患者,年岁越大,越不好调治,走几步就容易咳嗽,而且痰特别多,冬天的时候爱犯病。为啥?因为你肾阳不足。肾为气之根,它管不住上头肺气的宣降之能,所以肺气容易乱。

再比如说,肾阳不足的人,寒湿水气容易上蒙于心,导致心悸、心慌。这就是肾阳不足,镇摄温煦不了水湿之气,使之成痰致病。

还有的,因为阳气不足,导致头晕耳鸣、心烦不寐、口吐痰涎……这些都屡见不鲜。当然,上文医案里头的患者,因为肾阳不足而脾阳亏虚,导致屡屡呕吐,这也是典型的表现。

所以说,阳气,尤其是肾阳,它是我们人体里的根啊。有这个根在,我们的生命大树才会有序地生长,适应春夏秋冬的变换。否则,就容易生得杂乱无章,在功能上乱套了。

我这么说,不知道你明白了没有。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