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乱窜”,杂病不断!说一张暖脾方,收湿气,治杂病,请学习

文 / 小王说健康
2021-01-01 09:12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临床仲景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沏一杯香茶,焚一柱檀香,铺一张素纸。

现在,我又来和你聊中医了。

我想跟你说什么呢?这就是湿气“乱窜”。

你可能会怀疑,湿气这东西,怎么会“乱窜”呢?

来吧,我给你讲个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男,31岁,姓吴,1970年夏季就诊。

这个人大概从3年前开始吧,总觉得自己的肚脐周围疼痛,按下去还挺硬。那个疼啊,一阵一阵地,似乎有什么东西往上窜。

一旦发作起来,那个难受劲儿就别提了。但是,过了一会儿,症状又消失了。

是不是有虫子?

是不是长瘤子?

这个人很担心,但是做了很多检查,都没有查明病因。最后有人说,你呀,这个可能是胃肠神经官能症,没啥好办法。

此人不甘心,于是改投中医。

找的谁呢?找当时湖北中医学院的老前辈,张梦侬老师。

张师一看,舌苔白滑,脉象沉弦而滑。细问得知,患者上下肢的关节啊,有游走性疼痛。今天这里疼,明天那里疼,没有消停的时候。

了解到这些,张师心中有数了。于是,书方一首。但见——

桂枝10克,茯苓30克,吴茱萸10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白术10克,炒枳实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薏苡仁25克,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

结果,患者药用3剂,诸证悉平,肚脐周围不疼了,也没有那股气往上“冲”了。

但是,患者食欲依然不好。于是,张梦侬老师在原方中加入陈皮和神曲,再服,完全康复。

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要告诉你的是,上文中患者的毛病,中医叫做奔豚气。奔豚,意思是奔跑的小猪。就是说,患者从肚脐周围有一股气往上窜,像奔跑的小猪一样,所以叫奔豚气。

这个病,你听着似乎很奇怪,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见。我以前在泡书店的时候,就听旁边的老人在聊天时,说过这个问题。这到底是什么病,西医几乎说不清楚。

那么,中医如何认识这个事儿呢?

我告诉你啊,就是寒湿之气乱窜。

你看,上文医案中这个人,脉象弦而滑,舌苔白滑,这是不会是有湿的表现啊?这个湿,属于寒湿。因为患者舌苔不黄,脉象不数。

寒湿之气,从何而来?中医讲,脾主运化。中焦虚寒,则寒湿之气不化。寒湿属于阴邪啊。如今中阳虚弱,制不住寒湿,所以寒湿之气怎么样?是不是开始没有节制地乱跑、乱窜啊?

这一窜,就形成了一股寒湿水气,蹭蹭往上顶。给人的感觉,就是有气从小腹升起来,反复攻冲。

与此同时,寒湿水气游走于四肢,则四肢出现关节游走性疼痛。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那就是要温中补虚除湿。既然寒湿水气,是因为中焦虚寒,“笼子”关不严才跑出来的。那我们就把笼子关严实一点,从而能收住它,降住它,那不就好了吗?

明白这些,你就知道张梦侬老师所开的配伍了。咱们一起再看一下——

桂枝10克,茯苓30克,吴茱萸10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白术10克,炒枳实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薏苡仁25克,生姜3片,大枣5枚。

这里头,吴茱萸是温中下气的,敛摄上逆之气。桂枝温中除湿,茯苓和薏苡仁健脾利湿,白术苦温燥湿,枳实和陈皮行气燥湿,法半夏是降逆燥湿的,生姜和大枣,配合炙甘草,温固中焦,以促气血之生化。所有这些,都是从温中、补虚、温阳、散寒、除湿的角度来选择用药,体现了温中阳,收住寒湿之气的治疗意图。

后来,由于患者胃气不复,食欲不佳,所以酌加神曲,陈皮加量,以促进胃纳。这就是基本意图。

所以我说啊,这一切,都是因为脾胃中焦的虚寒啊。湿气乱窜,只因脾寒。

也许,看到这里,你会心生鄙夷: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还湿气乱窜呢!文君然的文章真是胡说八道。

对此,我想说,你可以不赞同,但是你不要否认在这个思维方式下,用中医治疗的有效性。上面这张医案,就记载于张梦侬老师遗著《临证会要》的第195页上。如果感兴趣,你可以看一看。

对这个事儿,如果用胃肠神经紊乱的角度来解释和治疗,或许是可以见效的。但是,用中医的思维来理解和治疗,也是有效的。这就是殊途同归。视角不同,思维不同,对问题的认识方法也就不同,解决办法更是不同。但相同的,是结果,即让患者最大程度地改善躯体感受,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我再嘱咐你,当下这个季节,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咱们的脾胃阳气啊。脾胃虚寒,你就收不住寒湿,寒湿泛滥,会导致多种问题。我们躯体的那种难受劲儿,到那个时候,就难以言状了。

好了,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