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十人九虚:到底阴虚?阳虚?还是阴阳两虚?彻底说清楚

文 / 健康食疗分享
2020-12-30 20:32

大家好,我是米医生

经常有患者在后台留言:

米医生,我到底阴虚还是阳虚?

米医生,我好像阴阳两虚。。。应该怎么补

现在正好进补的最佳时节,不如一次说清楚吧

先说一下什么是阴阳?

从天地来说,太阳是阳,月亮是阴

从人体来说

阴阳就是环流在身上的气血精津液

阳就是气,就是功能

像心脏搏动的功能、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肾的排尿、肝脏的解毒、肺的呼吸、这个叫阳。

什么叫阴?

像身体里的蛋白质啊,脂类啊,糖类啊,中医称为精血津液

不管体质多么复杂,中医大致分类成两类——阴虚or阳虚

具体如何分辨呢?

一,如果你有以下表现,不用怀疑,你一定是阴虚了

一个人最完美的状态是身体里50%阴,50%阳

如果一个人阴少了

阴只有35%,阳50%

阴比阳相对少了15%

这就是阴虚体质

阴不足

当阴制约不住阳

那阳主兴奋,激进,热,好动的一面就会表现的多一点

中医里常说「阴虚则热」

阴虚之人都会表现出一种热象

这种热象会表现出来坐不住,好动

手心脚心发烫,心烦(五心烦热)

心肝火旺,脾气急躁,没耐心

下午4点到7点脸颊上火,通通红

还有如果到更年期,有一种热做骨蒸潮热,这种热是从骨头里发出来的,像潮水一样,一阵一阵热

还有,就因为热,所以他们总想吃冰的,冷的

因为热,会造成干,嘴巴干,大便干,咽干,眼睛干,皮肤干。。。。

再看他们的舌头也是

总是红红的,有些还是镜面舌,根本没有舌苔



2,如果你有以下症状,不用怀疑,那一定是阳虚了
如果一个人阳35%,阴50%
这就是阳虚体质 阳相对阴来说,少了15% 阳少了


那阴的一面,静的,晦暗的一面就会展现得更多一些
比如阳虚的人做事总是畏手畏脚 面色苍白,性格更偏向保守,安静(不像阴虚的人那么激进,冲动); 阳虚的人容易怕冷,尤其腹部,下肢捂不热


还有一吃凉的就腹泻,或者胃不舒服 有些夸张的是一吹着风,就腹泻 还有的就是小便频繁,尿清长 还有舌头胖大,舌淡

为什么会阴虚或者阳虚呢除了父母先天遗传 后天生活习惯,心情都有关系 熬夜,纵欲,饮食辛辣,多思多虑都会消耗我们的精血津液 要风度不要温度,长期露肩,露肚脐,露腰,露腿,露脚踝,冷饮,水果,蔬菜色拉都是耗伤阳气的 那是不是阴虚就猛吃滋阴的药, 阳虚就猛吃补阳的药呢? 这是一种偏执,割裂的思维 而且大部分人体质没有那么绝对的 很多人既有阴虚的表现,又有阳虚的表现 比如明明是阴虚体质,应该手脚发烫,但有些阴虚的人手脚也是冰冷的
比如明明是阳虚体质,吃个温阳的羊肉,却一直长痘,发溃疡


为什么 中医里有阴阳皆消皆长的说法
意思是一个人阴虚久了会累及阳,阳也 会虚; 阳虚久了同样会累及阴,阴也会虚,从而导致阴阳两虚。

那阴阳两虚的人应该怎么调理呢?
八个字说完了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中医里有「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说法

看过太极图吧,阴阳是互根互用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到了极点就会生阳,阳到了极点必会生阳,阴阳是互相转化的

我们再去看左归丸—— 大怀熟、山药、枸杞、山茱萸肉、川牛膝、菟丝子、鹿胶、龟胶
一堆补阴药里,会有补阳的鹿胶
补阴为主,补阳为运

再看右归丸——熟地黄、附子、肉桂、山药、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

除了肉桂、附附子,鹿角胶、菟丝子、杜仲,用来温阳补肾,里面还有当归、枸杞子,熟地、山药、山茱萸滋阴养血
滋阴的同时,要给一点点阳
补阳的同时,要给一点点阴
除了在补肾阴肾阳的时候 在补气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到这样的思维 为什么现在人湿气重,瘀血多 本质上是多思多虑伤脾,伤气,气虚生湿,气虚血瘀 其实补气的时候也可以用到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这次我们的补气礼盒就是用这样的思维
阳虚:红参200克、石斛50克、黄芪100克
红参性温助阳的,大补元气的,补脾益肺(补气),再帮你益气生血;
黄芪补气升阳,固表的,利水消肿
石斛滋阴的 在补阳的时候,给一点滋阴的制约

阴虚:石斛100克、西洋参100克、红参10克
石斛是滋阴的,西洋参是补气养阴清火生津,再来一点红参,阴中求阳,就像点蜡烛时,蜡油里给一点点火苗,才会燃起来

如果用现代思维,根本无法解释上面说的这些
阴就是阴 阳就是阳
1就是1 2就是2 为什么补阴要有阳,为什么补阳要有阴
所以很多不理解的人认为——中医怎么看都是玄学 哈 中医除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中医还有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
这些怎么用科学解释?

与之相近的思维 你有没有想到下面这些词
否去泰来、柳暗花明,枯木逢春、物极必反、绝处逢生、因祸得福、时来运转,极则必反、乐极生悲、穷则思变、否极泰来、周而复始、月盈则亏。 。 。 。

中医早就融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做中医越久你越会发现,中医既是一门医学,也是一门生活哲学,如果你可以掌握它的思维逻辑顺序,用中医的思维去生活
你会发现,中医不仅仅解决你的身体问题,还包括你的生活,和你看待生活的眼光
中医身心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