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传承千年的中药这也有毒,那也害人,中医又怎会发展到现在?

文 / 健康有良策
2020-12-30 20:31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味饱受争议的药材。

不是细辛。

是附子

为什么想要聊聊附子呢?

事情是这样的:小顾(化名)是一名中医爱好者,他读了很多关于中医的文章,自己判断觉得自己是阳气不足。

他了解到附子是补阳的好药材,就擅自去当地的医药房抓了点附子煮汤喝。

小顾从拿到附子的第二天早晨开始喝,期间他多少感到不舒服,有点动摇,但出于对中医的热爱和信任,也硬生生喝到第四天了。

然而就在第四天上午喝了半杯药之后,就觉得舌头发麻,期间伴着头晕、眼花、偶有耳鸣。

小顾深感恐慌就跑去当地的医院看病,果然不出所料医生说附子是毒药,让他立马停下服用。

小顾表示在此之前自己一直是非常信服中医的,哪怕之前听说过再多关于反对中医药,说中药有毒不能吃的报道,他依然坚信中医,觉得那些都是谣传。

可愣是没想到,这次中毒事件竟然发生在自己身上了!

这使得他多多少少有点怀疑中医。

其实针对这个事情呢,有两大误区。

首先他在没有看过专业中医的前提下擅自用药就是不对的,任何药剂的把控都不是随意而来的。

其次咱们也经常说,药是有偏性的,我们从来不单独使用一味药材。

既然都说到这儿了,那就着小顾的这次经历,我们再次强调一遍。

大家也都知道有了阳气,人才是活人,阳气是生命的动力,就像大自然有了太阳,才会繁衍出各种生物,而阳气就是我们人身体的太阳。

人之所以生者,阳也,亡阳则死。

而我们今天要讲到的这味中药就是我们的附子,就是补助回阳的主药。

附子是中医四大主药之一,足以见到它在中药材里面的地位。

它的主要作用则是大热,破寒,能够帮助沉衰的身体振奋机能,破除脾胃寒凉之气。

我们的神农本草经里面把我们的药材分为了三品,上品无毒像大米,山药等,可以理解为药食同源,日常都可以食用。

但是上品药的药性是非常平的,可以理解为它几乎没有偏性。

而像附子,乌头,半夏等就是下品,下品的偏性大,偏性大就可以理解为是毒性。

我们治病时用的正是药的偏性,用偏性去纠正我们身体阴阳的偏差,打个例子,你身体偏性本身大,那你喝大米汤就是没有用的,就必须要用偏性大的下品药去治疗。

毒性其实就是药的偏性,是药三分毒说的就是所有的药都是有偏性的。

其实是药三分毒也可以说是药三分偏。

身体生病就是阴阳的失调,所以用药去纠正身体阴阳的偏差。

前面也有说到附子的性质是大热的,所以就可以用来纠正身体寒的偏性。

吃附子发生中毒反应的话,只能说是剂量没有把控好,用的不对,绝不在于用的药,而是方法错了,或者说是药没有错而是开药的人错了。

大家有所不知的是,中医里有一个重要的准则——讲究配伍(药材与药材之间相互配伍,拱卫)。

通过正确的配伍来发挥药材的特性,这就是中医讲究配伍的魅力所在。

其实正如美国总统里根曾说过“不是枪杀人,而是人杀人”。

其根本就在于枪自己是杀不了人的,根本是在于那个用枪的人。

这么一讲解,大家自然都懂得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了吧。

所以,以后如果在你们的生活里也遇到有人对你阐述关于中医药方面的困惑时,你也可以把这段话讲给他们听。

其实面对这位朋友的迷惑与误解,其实是感到非常痛心的。

各大网络媒体,打着中医药吃死人的噱头制造流量,使得很多很多无知的平民百姓上当。

前有中药何首乌被骂滚出中医药典,后有云南白药不配当做国家保密方,现在又出现了个附子有剧毒害死人....

对此只想说:若是传承千年的中药这也有毒,那也害人的,中医怎么可能源远流长到现在都还在传承呢。

很多人完全不了解咱们中医的好,不懂其中蕴含的道理就会造成盲目,盲目的听信一些负面消极的话。

其实在日本、韩国等很多国家街道上设立的几乎都是中药房。

还有很多在西医里搞不定的疑难杂症,中医却都可以解决。

用过中医的,都知道中医的好,知道中医对我们身体的作用。

在这给那些喜爱中医的人们提个醒。

就是千万不要像这位朋友一样擅自不经过专业的中医指导就通过自我鉴定去随便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