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疲劳散方有哪些?小儿不宜常服驱虫药?老年人感冒怎么治?

文 / 微知健康
2020-12-02 09:33

临床常用抗疲劳散方::人参90克、刺五加150克、五味子140克、茶叶180克。共研细末,制成散剂,每日2次,每次5克,能补益元气,敛气涩精,生津活血,其恢复疲劳总有效率达78.3%。

食疗:若患者以躯体疲劳、体力下降为主,则以健脾调肝为主,兼以补肾。可选用人参、黄芪、柴胡、白术、鹿肉等。如黄芪鸡(黄芪、陈皮、肉桂等)、补中益气粥(人参、当归、黄芪、陈皮、白术、薏苡仁、粳米)、山药炖鹿肉(山药、鹿肉、陈皮、木瓜、砂仁等)。

若患者精神疲劳则以舒肝益肾为主,兼以补肝,可选用当归、柴胡、大枣、生地、熟地、甘草等,如甘麦大枣粥(甘草、浮小麦、大枣、粳米)、逍遥羹(当归、柴胡、芍药、熟地、白术、茯苓、苡米)。

若兼以身体虚弱、反复感冒,则宜益气壮元,如冬虫鸭子(冬虫夏草),八珍鸡(人参、甘草、当归、陈皮、白术、灵芝等)。

现代研究表明,一些传统的中医食疗用品如蜂蜜、花粉、阿胶、蚂蚁,也具有抗疲劳的功效,可以适当服用。

小儿不宜常服驱虫药:婴幼儿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肠道寄生虫病感染(肠道蛔虫、蛲虫等),感染此种疾病的婴幼儿可达儿童总数的95%。所以,对儿童来说,定期化验大便,弄清体内有无寄生虫,有那种寄生虫,是很重要的,而有些家长一发现小儿面黄肌瘦、食欲不振,未经检查便自认为有虫,盲目服驱虫药后不见虫体排出,未经检查便自认为有虫,盲目服驱虫药后不见虫体排出,又再服,以致影响了子女的健康。

驱虫药的种类较多,有的对多种寄生虫有效,有的仅对一种寄生虫有效。常用的驱虫药有左旋咪唑、驱蛔灵、甲苯咪唑、苦楝皮、乌梅、使君子等,这些药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如驱蛔灵虽毒性低,但常服或过量都可引起头晕、头痛、呕吐及肝功能损害。苦楝皮苦寒败胃,过量还可引起中毒死亡。因此,任何一种驱虫药,都不宜常服。肝、肾功能不全、脾胃虚弱、急性发热的儿童,更应慎用或禁用。

药膳治老年人感冒

肺气虚症:除感冒的共同症状外,临床以恶风(或恶寒)、发热、咳嗽、气短为主要特征,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虚。药膳方:大雪梨一个,川花椒50粒,面粉50克,冰糖30克。将梨削去外皮,在其表面均匀地戳约50个小孔,把川花椒逐个按入孔内。面粉加适量水,揉成面团,擀成薄皮,包在梨的表面,用热柴草炭煨熟,或放在烘箱内烤熟。

取出梨,剥去表面外皮,扒去川花椒不用。将冰糖放在锅内,加少许水炼成糖汁,浇在梨上,即可食之。这个“川花椒梨”药性平和,对体弱肺虚、外感风寒、寒热咳嗽者均有疗效。

脾气虚症:除感冒的共同症状外,临床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倦怠无力、腹胀为特点,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无力。药膳方:鲫鱼1尾(约150克至200克),黄芪15克至20克,炒枳壳9克。将鲫鱼洗净,去鳃、鳞、内脏。先煎黄芪、枳壳,30分钟后下鲫鱼,鱼熟后,加少量姜、盐调味,取汤饮之。鲫鱼、黄芪益气健脾,枳壳调和中气,三味合用,具有补气之功效。不仅适用于脾气虚症的老人感冒,也可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其它慢性疾患。

脾肺气虚症:除共同症状外,临床以恶寒发热、咳嗽、腹胀为特征,舌淡苔白,脉细弱。药膳方:鲜山药30克,百合20克,杏仁(去皮)10克,粳米60克,生姜15克,大葱茎2根。前4味熬粥,后2味煎汤,与米粥同食之。具有健脾、润肺、止咳、定喘等功效,适用于脾肺气虚症老人食用,每天1至2次。食量小的老人,可按比例减量食之。

脾阳虚症:除共同症状外,临床以畏寒发热、鼻塞流涕、腹胀为主要特征,苔薄白腻,脉浮缓。药膳方:鹌鹑一只,淮山药30克,党参15克,生姜10克,肉桂3克。先将鹌鹑去毛和内脏,洗净,切块,与后4味共煮,加少量盐调味。30分钟后食肉饮汤。

脾肾阳虚症:除共同症状外,临床以恶寒发热、鼻寒流清涕、四肢不温、腰酸膝冷、神疲倦卧为主要特征。舌体嫩胖或有齿痕,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细弱或无力。药膳方:黄狗肉500克至2000克,桂皮、小茴、八角、苹果、生姜、盐各适量。将狗肉洗净切块,加入调料炖熟食用。

狗肉补肾温脾胃,八角等调料均为温热之品,诸味合用则具补益肾阳、温健脾胃之功效,最适于脾阳虚症老人食之。如又感受风寒,可在调料中加入大葱、芫荽二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