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别说不行、犯错误(五)
——别说:“不行!”
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否定式的命令,正面强调总是要好些。
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而不是说什么不能做。但有时在紧急情况下,我们求助于“不行!”尽管如此,正面的话有长期积极的影响,能增强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孩子有丰富的想像力,当我们说话的时候,他们会本能地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图像,这时抽象概念起不了多大作用。想象一句“乖!”能在脑海中形成什么样的图像?相反,如果我们暗示最坏的方面,却有可能真的会发生!我们建议合理、安全的事情,孩子们多半就会去做。另外,如果辅之以形象的说明,他们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
“别往马路上跑,你会被车撞倒!”这句话给孩子留下恐惧的印象,换种说法:“记住,上街时行人走人行道,汽车行驶在马路上。”就好得多。与其说:“别和朋友在自行车上打闹!”还不如说:“你们俩可以边骑车边说说笑话。”改变主题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把孩子从发脾气、吵闹或破坏性的行为中转移出来。孩子(和成年人)经常陷入某种固定的习惯中,需要有人把他们引导到其它的事情中去。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如何安排时间很重要,建议学习音乐、戏剧或体育中的某项技能。
正面强调的另一个方面是满怀希望,让孩子感到我们希望某事的发生,如露营时雨会停,你会通过考试。这不是脱离现实的想入非非。如果11月份许诺孩子天气会变暖,那就太离谱了,不如说说寒冷中愉快的一面。如果我们充满生活的热情,从正面谈论生活中的事物,孩子对待生活就会有乐观的态度。即使大点的孩子,看见我们积极地去努力,他们会感谢我们,至少我们尽力而为了。
归纳如下:
避免用命令的方式说:“不行!”
从正面去强调或提出要求,不要从反面去恐吓。
满怀希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犯错误
我们尽量不犯错误,但避免不了。我们做过许多小错事,也犯过一些大错误,然而生活仍在进行,不会因为我们陷入困境而停滞。我们拾起过去的碎片,吞下我们的骄傲,向他人道歉,最终日子还得过下去。然而倾听者会听到内心的声音:“从错误中学习。”这才是关键。虽然孩子们会因为我们的错误而受委屈,但他们仍然相信我们不会走开,不会不管他们。从错误中学习,是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最重要一课,错误不是坏事,但拒绝改进就麻烦了。
以前经常困惑,为什么孩子会非常容易原谅父母的错误。直到最近读到作曲家宾札民▪维尔柯米尔斯基(Binjamin wilkomirski)的童年回忆,我才明白过来。维尔柯米尔斯基的书《碎片》描述了童年经历的发生在华沙贫民窟和几个纳粹集中营里的事情,即使按照大屠杀文学标准,这本书读来也令人痛苦不堪。他通过记忆中的碎片,客观真实地再现了一个孩子的经历。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孩子生存下去的意志。尽管现实令人绝望,他仍然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甚至从集中营逃出来的路上,眼看就要失败,他仍不放弃希望。
这是一位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意志,他要抓住任何出现的机会生存下去。当然,他的意志在某处可能变得冷漠或过于内向而自我摧残,这种时候孩子通常感觉不到周围发生的一切有什么意义。
我们想把事情做好的真诚努力,释放出成长的一股新的力量。我们必须面对错误,深入认识错误的原因,坦然接受后果。这并不是说要因为失败而恐慌或迷惑,也不是耽溺于负罪感的内疚;而是要勇敢直视错误,说声:“对不起,我将吸取教训,并做得更好。”然后说到做到。
我们认识到:
吸取经验教训,对孩子有积极的影响。
如果孩子感到我们正在从错误中学习,他们会宽容我们,这也使他们感到生活的意义。
真正的宽容不仅仅只是忘记,还包括承认缺点和错误。
罪恶感加重孩子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