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不扣门、道不轻传:学好中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纵观古今中医大家,那些精通医道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真正的医者必须要有高出人群平均值的智商、悟性,以及具备比常人更多一些的人类所共同拥有的优秀品质,比如:聪明、勤奋、刻苦、忍耐、好学、谦虚、慈悲…… 因为“医者,意也”,否则,不可能成为明医和名医。而拥有了这些,如果愿意涉足医学领域,就有可能医技超群,并在医学史上青史留名。所以,文学史上的名人刘禹锡不仅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千古名句,让所有读过中学的中国人都认识他,而且他的医著《刘禹锡传信方》频频地被李时珍引用。被李时珍所引用的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现在的人尽管按书中原意去用,毫不夸张地说,全部都有效。苏轼、沈括合著的《苏沈良方》也是如此。古代以医名名世的扁鹊、仓公、华佗、张仲景、葛洪、陶弘景、孙思邈,则多是追求仙道的人或至少能进行“内景观照”的人。这些医家都是大大超出常人修为的,所以他们流传下来的医术、医道、医书可以与日月同辉。不管世代如何更替,按照他们说的原意去做,是不会错的,而且绝对不会错。
那么,学习中医应该具备哪些最基本的条件呢?
1.信念与情怀
信念,人生活的主心骨。活着为了什么?最基础地说,就是为了一个信念:活着的信念,“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信念。欲学中医,也必须有一个最基本的信念:信中医、信中医能够治好疾病。正如当年学中医之初,老师张流秀先生所说:“除了那些大肉已脱、生命物质基础均趋消亡的人,世界上没有治不好的病,治不好是因为他没有遇到能治好这个病的医生。”宇宙茫茫,我们看得见又摸得着的是各种各样的“硬件”设备,看不见但能感觉到的、能产生感应的却往往是各种“软件”。我们追求幸福、追求美好、追求自由、追求光明,幸福、美好、自由、光明,这些美妙的信念与情怀不都是生命中的“软件”吗?但这些软件我们何曾能够以手触其形状?但是,我们所有人都坚信,世界就应该是充满幸福、美好、自由、光明的,所以我们追求,我们都在追求,然后部分地实现它或者幸运地全部实现它。中医也是。
中医的硬件是医生、治疗手段、患者,而中医的软件之一则是信念与情怀。信念的力量是强大的,情怀的力量则是宽广的。当一个医生面对一个疑难病人,如果医生先是自己束了手脚、慌了心神,那么,这个病是一定治不好的,所谓正不胜邪,则邪更邪。当遇到一些疑难怪症,医者的信念与情怀就更占据重要地位了。要相信古人的智慧。行医的过程就是跟古人学习的过程,现代几乎所有的疾病在古代都发生过。当在某个古代医家的记录里找到了现代人难以对付的疾病治疗方法时,就会感叹“古人诚不我欺也”!所以,名医张子和认为“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
2.兴趣与努力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现实生活中,能使普通人对中医产生兴趣的因素实在不多。很多人一大把年纪了,才偶尔在一个电视节目里听说一些常识。比如,什么东西可以清火,什么东西可以解毒,一试验,也确实果然如此。但世界的生克制化、互相牵制平衡又是如此的玄奥,一两期的电视节目又怎能说一千道一万呢?但是,这里面往往就能使观众中的某些人产生兴趣。还有,古书里的记载也可以使人产生兴趣。当然,最有力度的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兴趣。有人从小学时代就对医术产生了神奇的向往,心动之并试验之,哪怕他涉及的整个中、小、大学阶段的所有教育都与医学无关,但那个兴趣也能在心里潜滋暗长,默默地萌芽,默默地开花,单等结果的时机一到,因为前期的准备工作太充分了。那么,哪怕只要一部医书就能引他进入中医之门,更遑论有老师的提携而登堂入室了。所以,子曰:生而知之为上,学而知之次之。如果天生就有对医学的兴趣爱好,又持之以恒地留意观察、学习、积累、实践,那么,就具备了学医的最主要的条件。当一个人的医学素养到了一触即发的境界时,那么,学医很自然地就是既兴奋又幸福的事情了。
3.忧患与亲历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凡名医大家,除极少部分纯粹因为子承父业而成为一代著名医家之外,大部分青史留名的医家均有因疾病而致不幸的经历。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言里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
名医张子和有一次目赤百余天,肿痛不止,请了眼科医生姜仲安看病。经姜医生用针刺治疗三天,眼病就痊愈了。张子和于是感叹说:“百日之苦,一朝而解。学医半世,尚缺此法,可不学乎?”(《儒门事亲•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于是,他常以此事警戒自己,激励自己刻苦钻研,在医术方面精益求精。结果,他不仅创立新用古法的汗、吐、下三法,而且又学了一手针刺技术,“以医闻于世”,有“神医”之称。
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三次考举人,都落第了。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最终成就了《本草纲目》。
朱震亨在他著名的医书《格致余论》的序中写到:“因追念先子之内伤,伯考之瞀闷,叔考之鼻衄,幼弟之腿痛,室人之积痰,一皆殁于药之误也。心胆摧裂,痛不可追!”他于是“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开始了学医的生涯,终成一代著名医家。
清代的大医家徐灵胎也有类似遭遇。徐灵胎一共兄弟五个,但四弟、五弟、三弟、父亲相继病故,自己却束手无策。于是,他决定一定要把医学的问题搞清楚!就这样,中医历史上多了一位了不起的中医批评家和中医学家。
我们现代人,要真正学会中医,同古人一样,忧患与亲历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4.悟性与实践
悟,即明白。就是融会贯通,就是触类旁通,就是举一而能反三、知一而能类万。没有悟性,学习中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熟能生巧”,不可能再上一个台阶了。“巧”,能工巧匠的“巧”,能做什么是什么,做什么像什么,但不能出神入化。中医说到底是一种哲学,万变不离其宗,阴阳五行,生克制化,能量守衡。哲学可以作为科学的向导,但反之不行。所以,当一个人的悟性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时,那么,什么奥秘都可以信手破解。
比如,老师说,当病人胸腔区域有实证瘀阻时,用血府逐瘀汤;当然,掌握了这种瘀阻的疾病原理,那么,用这个汤有效,用那个汤(同类性质的汤)也有效,区别只是效快一点、效慢一点而已。把老师的话放在从医实践中一检验,确实如此。
如,一个人已查出肝区有瘀阻的征兆,那么,用鳖甲煎丸最有效;但仓促之间医者得遇患者时,又只有现成的血府逐瘀口服液勉强可用,那么就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再辅之以必要的经络按摩点穴以消除药物的不完全对症反应,这个疾病也能慢慢消退。又针对胸腔区有明显的实证胀痛,老师说,痛则有瘀,那么,用枳实瓜蒌薤白汤有效,用小陷胸汤加枳实有效,用血府逐瘀汤也有效。
当一个人因气不足而疾患众生时,老师说,益气以行气。于是悟到,补中益气丸可以,参苓白术丸可以,升陷汤也可以;如果条件不具备,那么,一味山药丸也可以,因为山药补气兼补阴。那些常拉肚子的人,气不足以摄津,就放开肚皮吃两三天的山药,拉肚子现象就能适可而止。
当一个人长期咯痰不畅时,老师说,增水以行舟,于是清燥救肺汤有效,养阴清肺汤有效,生地加五味子泡水喝有效,带表皮连壳核的核桃加人参煎水喝也有效。这些治则经实践一检验,结论是,师言不虚。如果一个病,一个症状,只固守一方,那该是多么失败的医者。
又比如关节炎,一般人只要不幸患上关节炎,现实中就难以轻易摆脱了。但仔细一分析,“炎”者,二“火”所组成,热多了就有了火的感觉,所谓“火热火热”。那这“火”从热而来吗?不是。关节炎患者最大的特征就是天变冷就严重,且身体惧怕寒冷。从直观分析,这“火”应从寒而来,也确实热极生寒、寒极生热。既如此,把关节炎患者骨关节里的“寒”“冷”去掉,“炎”就顺理成章地没有了。笔者曾用同一方轻而易举地治愈过三个多年患关节炎的患者,药方就是:先根据患者一天三餐的食量熬一锅稀饭,在稀饭熟后,再放入胡椒若干粒加生姜几大片加豆豉加数茎连须葱熬不多久,然后一天三餐吃稀饭,出一身汗,关节炎就不再复发了。怎么会以胡椒为主药来治疗关节炎呢?悟出来的。胡椒能除骨中痼冷,去冷积,
既然去冷积,就用它,管它这“冷积”在哪儿。于是,关
节炎就被赶跑了。
老师又说,阳和汤是治阴疽的首选方。但是,有些阴疽症患者疾病实在太深,阳和汤的力度是不够的,那怎么办呢?阴疽,因阴而疽,用“阳”来治;阳和汤,用阳来中和阴,阳畅行于阴,于是阴阳和谐。那么再体悟一番,最阳的是什么?太阳。求太阳而不能,于是退而求其次,用“火”。可是,在求学阶段,因为时间问题,老师没有具体谈到在治病过程中如何用火。不过,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用火的历史。肯定,中医先贤一定会有用火治病的大量记载,要不,哪来的“艾灸”一词呢?在浩如烟海的医籍中仔细一搜寻,认真一研读,原来,至少有两种对付痈疽的必胜用火法:一是用隔蒜灸法灸痈疽本身,一是骑竹马灸法;如果病程已久,病人出现了神志问题,可以再适时地加灸“鬼哭穴”,以去其邪祟。悟之至此,不意间接治一二十九岁患早期淋巴癌的人,接治前已连续三四天整日整夜没能合过眼了,同时晚上感觉身体阵阵发热——已经寒极生热了。此人身上左右颈侧各有一条大脚趾大小、柱形的硬物,右手前臂阴面正中央及右腰侧软腔处各有一个鸡蛋大小的极硬肿物,这些肿物与正常的周围肌肉组织没有任何界限,捏之,痛极嚎叫,声音惨不忍闻。经过三十五天的经络点穴按摩加阳和汤加艾灸法,不懈地治疗,此人身上的肿物已全部由粗硬而小硬,由小硬而松软,由松软而至萎缩,渐渐康复了。
现实生活中,毁容式的脸部烧烫伤是很令人束手的,很多不幸者的后半生也是极其悲惨的。突有一次,真就接治一个三十岁患者,其脸部已被煤气爆炸烧至脸无完肤、彻底毁容。双手也是,医院把他的手全部包扎了起来,但脸部未做任何处理。据说,求治的那个著名医院,他们的原则是不治脸。既然如此,那么,如何治呢?因为此人来求治时,已是烧伤至第四天,且开始有腐烂现象了。腐烂,为什么腐烂?被烧过的地方经过高温消毒怎么还能感染细菌而发炎腐烂呢?老师说过,胃寒冷,不能腐熟五谷,于是吃什么拉什么。于是悟到,高温消毒过的地方也同时被腐熟了,那肯定是有热在作怪。怎样狙击这些热呢?就是消热。如何消热呢?老师当年没有详细地讲过烧伤的热的问题,而且这还是外因性的强加的热。于是,想到,人体有经络,经络是人体能量的传感通道,把这些多余的热能循经络运走,有用的留下,让人体自己作出最佳的选择。治则确定,于是选择为此烧伤患者进行全身点穴(烧处除外,不能再对其进行物理损伤了)。点穴时,患者有些穴位发出的热气流简直可以用“热浪袭人”来形容,一米之内的旁人都能感受到患者析出的腾腾热气,患者本人亦大汗淋漓,彼情彼景真是难以忘怀。点穴按摩完毕,再涂一些自制的麻油烧伤膏,经过二十几天的努力,此人居然毫发无损地长出了所有常人所应具有的正常皮肤组织,太神奇了!
所以,当一个真心研究中医、欲登中医之堂而入中医之室的人,具备以上几大条件,就不会再得出“中医负我,我负中医”的人生遗憾,而是自豪地告诸世人:“中医不负我,我不负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