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67:大黄蟅虫丸|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羸瘦之慢肝、皮肤病

文 / 关注健康的逗小逗
2020-11-02 09:25

经方67:大黄蟅虫丸|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羸瘦之慢性肝炎、皮肤病、闭经、高脂血症、脑血栓等。

大黄

本方出自金匮要略一书,为温和的活血化瘀剂。

其用药组成、用量及煎服方法如下:

大黄十分,蒸,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干漆一两,虻虫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蟅虫半升。

右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由于此方组成复杂,多用虫类药,且不易得。虽然也有用汤药者,但幸好有丸剂成药,服用方便,所以不再给出煎剂用量。

经方中医程医生说明:

1.释名:

本方命名为“大黄蟅虫丸”,对于方名有两点说明:

一是方中“蟅”字的写法。一般而言,不是像这个字左右结构,而是上下结构,即此字是上面一个“庶”,下面半包围一个“虫”字,但我用五笔,以及拼音打字找不出这个字。所以,只能以此字代替。当然也有写作“蛰虫”的。

二是按一般原则,药名入方药,应该是按量大者命名,但此之中大黄用量并不大,何以用大黄命名呢?有一说法如济阴纲目中云,此方本名大蟅虫丸,后来由于传抄之故,成为现名。

2.方证:

本方出自金匮要略一书之血痹虚劳篇,原方证条文如下: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

分析此方证条文,可知有如下关键词:

病因——五劳虚极。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

病症——羸瘦。腹满,不能饮食。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病机——内有干血。

治则——缓中补虚。

3.药证:

此方用药特点,即是对于虫类药的运用。有虻虫,水蛭,蛴螬,蟅虫。

地鳖虫

蟅虫又称地鳖虫,体扁平卵圆形。本药有活血化瘀、消坚去伤的作用,临床用于瘀血凝痛、瘀血经闭、瘀血肿块、腰痛、跌打损伤、骨折、外伤晕厥等。临床多用于丸散,每次1-2g。若入煎剂,每剂6-10g。

4.病证

以内有干血,即瘀血为特征之病症表现。

慢性疾病常常产生一些病理代谢产物,很容易导致血液成分发生改变,此即“久病入血'。继之而来的便是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出现血流缓慢,血管狭窄,微循环灌注不足等病理状态,这也就是“久病入络'。合而观之,即是“久病必瘀”。

因之症状表现,形之于外则表现为两目黯黑、肌肤甲错、舌质紫暗。体质的消耗则表现为形体羸瘦,炎性物质的长期剌激则引起结缔组织增生而表现为包块癍瘕。

具体而言,可用于以下疾病:脑血栓、肺栓塞、血小板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高脂血症、慢性肝炎、结核性盆腔炎、周围血管病、皮肤病、闭经等。

5.人证:

由以上病证可知:

形体羸瘦,两目黯黑、肌肤甲错、舌质紫暗。

瘀血

6.煎服方法:

本方的煎服法比较特别,需要用酒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