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就是六脉神剑吗?任督二脉就是全部吗?
针道窥径——经络之正经与奇经八脉
大家都知道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其实经络包含两个方面:经脉和络脉。“经”,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为侧行的分支。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把人比成城市,经络就像城市的道路,道路通行的是行人和车辆,经络通行的是气血。经脉大多上下纵行,系经络的主体部分,像城市的主干道;络脉从经脉中分出侧行,是经络的细小部分,像城市的小巷弄堂。经络纵横交错,遍布全身,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系统由经脉与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经络系统中有经气的活动。所谓经气,即经络之气。经气活动的主要特点是循环流注、如环无端、昼夜不休。人体通过经气的运行,以调节全身各部的机能活动,从而使整个机体保持了协调和相对平衡。就像城市的道路,通畅才是关键,主干道不通,全市交通就陷入瘫痪,弄堂小巷不通,也就是附近的街坊邻居出行困难;经络也是,络脉不通引起的可能是局部问题,经脉不通往往会引起全身的反应。
上面说了,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而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数计的浮络、孙络等。实际上就是人体到处密布着经络。当时我刚知道经络包括这么多内容时很惊讶,在我的中学生的武侠心里,以为经络内容就是:打通任督二脉成就小周天,打通奇经八脉就是大周天,最多再加上“六脉神剑”就功德圆满了。哈哈,说远了,不过,虽然经络系统内容很多,但是临床上应用,还是以十四经络为主.
1.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系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首先用手、足将十二经脉分成手六经和足六经;金庸的《天龙八部》里段誉的六脉神剑练的就是手六经,有时候我会想,要是天龙寺发明个“十二经脉神剑”,那修炼的人只能是不穿鞋的苦行僧了。
凡属六脏及循于肢体内侧的经脉为阴经,属六腑及循于肢体外侧的经脉为阳经。根据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阴阳又划分为三阴三阳,三阴为太阴、少阴、厥阴,三阳为阳明、太阳、少阳。
按照上述命名规律,十二经脉的名称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与六脏相配属的六条阴经(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
与六腑相配属的六条阳经(六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经。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呈现一定规律,具体表述如下:
按正立姿势,两臂下垂拇指向前的体位,将上下肢的内外侧分别分成前、中、后三个区线。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这一点很重要,曾经有家出版社,印刷穴位图谱时,疏忽大意,没有将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处交会,最后被读者发现,全部返工,损失惨重。
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并具有明确的属络表里关系。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脏为阴主里,腑为阳主表,脏腑相表里。一经配一脏(腑),一脏配一腑,阴阳配对,这样就形成了脏腑阴阳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其余都和这个一样。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在体内,十二经脉除与六脏六腑有特定配属关系外,而且和相关脏腑有联系;在头面部和身体,十二经脉还与其循行分布部位的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络。临床上辨证分经、循经取穴,以此为依据。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比如脾经,联络脾、胃、心三个脏腑,又路过咽喉、舌,所以脾经不仅能够治疗脾胃病,也能治疗失眠、心慌、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还能治疗咽痛、吞咽不利、言语不清等。所以大家应该好好研究一下这个表格,如果有些疾病常规方法治疗效果不好,可以试试看通过经络循行来寻找穴位,调整你的穴位处方。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衔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总的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十二经脉循行衔接规律是: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如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于食指。②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如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交接于鼻旁。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如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见表1-3)。
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从肺经开始逐经相传,至肝经而终,再由肝经复传于肺经,流注不已,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循环传注系统。十二经脉将气血周流全身,使人体不断地得到营养物质而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十二经脉的如此循环和时间相配合,就形成了“子午流注”针法,大学时《刺法灸法学》的朱文红老师,给我们讲的这部分内容,记得当时我们都学会“掐指一算”,算出什么时辰开哪个穴位。但是我在临床上基本没有用过,现在都还给老师了,真是惭愧!
2.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八条。
“奇”有奇特、奇异的意思。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表里配偶关系,所以称“奇经”。除了任督二脉以外的,其他六条奇经走行路线也不像十二正经那么有规律。
奇经八脉除带脉横向循行外,均为纵向循行,纵横交错的循行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奇经八脉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称为“一源三歧”。督脉可调节全身阳经脉气,故称“阳脉之海”;任脉可调节全身阴经脉气,故称“阴脉之海”;冲脉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
其二,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若喻十二经脉如江河,奇经八脉则犹如湖泊。
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各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十四经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和所属腧穴,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部分。
下面我就会就着穴位,来详细和大家聊聊十四经,谈谈我这么多年对经络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