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吃错药的文人:韩愈卒于硫磺,苏轼死于人参,朱熹殁于半夏

文 / 满满的正能量量4
2020-10-21 21:10

韩愈服丹石,元稹食秋石,苏轼自己配药自己吃,朱熹吃了医生配错的药,古代文人中,吃错药的真不少。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史料载,韩愈死于“风疾”,就是如今说的“中风”,究其原因,是他长期服用丹石中的硫磺所致。硫磺中的有毒物质二氧化砷,长期服用,贻害无穷。与之大同小异的,还有元稹。

韩愈

元稹(779—831年)。元稹服用的秋石主要是由人尿、秋露水、石膏等组成,过量服用,就会求福得祸了。这两个大文人也想学皇帝长生不老,吃起了什么丹石、秋石,结果两人不但没有长生,都是英年早逝,一个活了56岁,一个活了52岁。真是可惜之极。当然,想延年益寿却误入歧途的文人并不止韩愈和元稹两个,我们从元稹的好友白居易的诗里就能看得出来。白居易在《思归》诗里说:“退之服硫磺,一病讫不痊。微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杜子得丹诀,终日断腥膻。崔君夸药力,经冬不衣棉。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唯予不服食,老命反迟延。”诗里说的不但有韩愈、元稹,还有杜牧、崔云亭等人。

无搷

如果说韩愈和元稹是自食其果,那么苏东坡、朱熹、卢雯渔就是因为医生的失误造成他们命丧黄泉了。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史书载,苏轼虽是文人却酷爱医术,掌握不少药方,常给人开方抓药,自己生病也从不请大夫,而是自己开方子。苏轼晚年从儋州回到常州后,酷暑天里急泻不止,病情不断加重。可他仍然不请郎中,而是自己按图索骥开方抓药,错误的选用了人参等温补药,虽是对症下药之举,但除“麦门冬”是清凉药外,人参、茯苓、黄芪却是温药,“药不对病,以致伤生”。清代学者陆以湉在《冷庐医话》中,谈到苏轼之死时也说,苏轼外感暑湿之邪,饮冷内伤脾胃,属实证而非虚候,用黄芪就不对症,有“闭门助邪”之虞。这个时候又服用人参等补益药,不但贻误了病机,而且火上浇油,苏轼不死才怪哩。

苏轼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说,有个叫卢雯渔的翰林院编修,患了寒疾,服用了人参后立卒。

朱熹在南来北往的讲学及论辩过程中,患有严重的足疾(脚气)。1200年,朱熹足疾大发,双腿浮肿,食不下咽。他找来了有名的医生张修之。张大夫先用黄芪、罂粟壳给朱熹补气消肿,然后用温白丸(主要成分半夏、生姜、白术等)泻肚,结果朱熹腹泻不已,赫然离世。据陆以湉分析,张医师只顾治疗脚气并发症——胸膈胀满、下肢肿痛,却忽略了朱熹年事已高,经不起折腾的实际情况。

朱熹

稍有中医药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脾胃湿热者,经常服用人参、黄芪、鹿茸等补益药,会使脾胃湿热加剧。正像纪晓岚反问的那样:“肾肝虚与阴虚,而补以参,庸有济乎?”

综上可见“是药三分毒”这句话,所言不虚。即使是补药,也是如此,不能盲目嗜服。特别是我们中老年人可不要为了“养生”乱吃补药,就是患病吃药,也一定要对症下药,否则不仅事与愿违,还会加重病情。就是急症,采取自我保护时,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不可“病笃乱投医”。

参考资料:《冷庐医话》《阅微草堂笔记》,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