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天凉痛经?大温经汤和小温经汤哪个效果好?医学博士深度解读
这几天对于少腹逐瘀汤及其化载方温胞化瘀止痛汤、葱白散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做了深度分享,还有温经汤及温经汤化载川乌温经汤治疗痛经的临床验案。
既然提到温经汤,那除了《金匮要略》里张仲景的温经汤,又叫做大温经汤,其实还有一个小温经汤,就是南宋医学家陈自明所著的、中医现存最早、具有系统性的妇产科专著《妇人大全良方》里所载的温经汤,又叫做小温经汤。
大小温经汤,都有温经散寒、活血调经的功效,均可用于治疗病机为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寒凝胞宫型痛经。
那么二方在治疗痛经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那个更适合你呢?
这就是今天医学女博士美丽说原创美文第82期文章所要深度解读的内容。
说到温经汤,都知道这是中医用于妇科诊疗的最为著名的方剂,主要用来治疗因冲任虚损引起的经、孕、气、血、脏腑上的众多疾病,对各种虚寒型女科疾病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80%。
而在中医典籍中,温经汤的版本也很多,最为著名的,就是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所述及的温经汤,和南宋医学家陈自明所著的《妇人大全良方》中的温经汤。
虽然在这两部书里,都叫做温经汤,且均可温经补虚、化瘀止痛,但其在方药组成及临床运用方面却不尽相同。所以后世的医家们,譬如清代中医学家吴谦所著的《医宗金鉴》和明代李建斋所著的《医学入门》中,都将《金匮要略》中的温经汤称作“大温经汤”,将《医学入门》中的温经汤称作“小温经汤”。
就这样,大小温经汤的叫法,也在更后世的中医界流传开来,直到今天。
经文中,大温经汤是这样的“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可以看出,大温经汤,主要针对漏下不止,天黑发热,腹满疼痛,少腹瘀血,遂口唇干燥,故以温经汤主之。
而小温经汤呢?
在《妇人大全良方·月水行或不行心腹刺痛方论第十二》中,经文是这样子的:“若经道不通,绕脐寒疝痛彻,其脉沉紧。此由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结积血为气所冲,新血与故血相搏,所以发痛。譬如天寒地冻,水凝成冰,宜温经汤”。
这个意思是说,小温经汤主治的病证特点为血海虚寒,月水不行,血凝气滞,脐腹作痛,脉沉紧。此为妇人劳伤气血,素有体虚血瘀,又为寒邪所客,损伤冲任,血瘀因寒更甚,筋脉拘急作痛。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出,大温经汤主治的病证以冲任虚寒、血凝气滞为特点:小温经汤主治的病证以血海虚寒、血凝气滞为特点。
虽然同为温经,但病症是不同的。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大小温经汤组方的异同。
大温经汤在《金匮要略》经文中的组方是吴茱萸三两,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冬一升。其功用可温经散寒,祛瘀养血,扶正祛邪。全方温经散寒以活血,补养冲任而固本,则瘀血去,新血生,虚热退,月经调而病自除。
而小温经汤在《妇人大全良方·月水行或不行心腹刺痛方论第十二》 记载小温经汤的药物组成为:桂心、当归、川芎、莪术、牡丹皮、芍药各半两,人参、甘草、牛膝各一两。其功用为温经补虚,化瘀止痛。全方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两方之相同药物有:桂枝(桂心)、川芎、当归、牡丹皮、芍药、人参、甘草,可见寒凝、血瘀、血虚为共同病机。
大温经汤中又有阿胶、生姜、半夏、麦冬,其扶正祛邪、养血补虚之力较强,兼有益气健胃、滋阴润燥的作用;
小温经汤中配有莪术、牛膝,故其以活血祛瘀止痛为主。
有关“芍药”这味药,古方中多赤芍与白芍不分。
在大小温经汤中“芍药”均未分赤白,可辨证酌情使用: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可治瘀血阻滞之痛经、闭经;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多用治肝血不足之月经不调。
关于寒凝血瘀痛经的病因病机,特点,我们就不详聊了,这里只是介绍大小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着力点和异同点。
大、小温经汤都有温经散寒、活血调经的功效,均可用于治疗病机为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寒凝胞宫型痛经。
相较而言,大温经汤又扶正养血、健脾和胃,且兼滋阴润燥,适用于寒气盛,虚多瘀少兼虚热为主者;
而小温经汤活血祛瘀止痛之力强,适用于瘀重虚少而兼有寒象者。
下面我来分别举一个医案说明。
游敏(化名),前年28岁,在5月份广东省中医院妇科就诊。
她月经来临时,下腹疼痛已有半年。近半年来每至经期则出现下腹部疼痛,喜温喜按,第一天疼痛明显,伴有腹胀感,无呕吐,经量色淡不多,30天左右行经1次,每次行经5天左右干净。平素怕冷但手足心热,大便干燥,小便尚可。舌质黯淡,苔薄白,脉沉细涩。
中医诊断为痛经(寒凝胞宫)。治以温经散寒,祛瘀养血之法。治疗方剂为大温经汤加减。组方(详细组方可@北大医学博士私信获取)为吴茱萸、当归1、川芎、桂枝、牡丹皮、白芍、麦冬、法半夏、枳壳、艾叶、熟地黄、炙甘草。内服7剂,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游敏下次月经来潮复诊,告知已无疼痛,经色、经量正常,畏寒症状明显改善。
安静(化名),前年28岁于4月底在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经行下腹疼痛 1 年,加重 2 个月。
据安静说,自 1 年前开始出现月经期小腹部冷痛感,热敷后痛可稍减,月经周期规律,30天左右行经1次,每次行经4天左右干净。量偏少,色红,有血块。近2个月以来,经期疼痛较前明显加重,经行第1天剧痛,需服止痛药,经色红,血块更多,经前乳胀,周身怕冷,二便如常,舌质暗红,苔白,脉沉弦。
中医诊断为痛经(寒凝胞宫)。治法:温经补虚,化瘀止痛。方拟小温经汤加减。组方(详细组方可@北大医学博士私信获取)由当归1、川芎、肉桂、艾叶、莪术(醋制、党参、川牛膝、香附、炙甘草组成。内服7剂,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下次月经期复诊,患者告知痛感大减,经血无块,余症皆有改善。
两个验案解读:
游敏和安静所患均属寒凝胞宫之痛经。
游敏以月经量少、小腹冷痛、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淡脉沉细为证治要点,病机特点是阴血不足,兼有内热,故投以养血补虚见长之大温经汤。因为月经色淡,加艾叶、熟地黄加强温经补血;腹胀不适,酌加枳壳行气宽中除胀。
而安静以冷痛剧烈、经血成块、舌质暗红、脉沉弦为证治要点,病机特点是冲任虚寒,血气凝滞较重,故投以行滞祛瘀之力更强之小温经汤。安静小腹冷痛较甚,故去牡丹皮,加艾叶,以增强散寒止痛作用;兼有气滞,经期乳房胀痛,故酌加香附以理气止痛。
说明,到这里为止,我针对女性痛经的医案验案文献解读就进行了整整30篇文章,把女性痛经这个常见妇科疾病掰过来扯过去梳理了一个遍,相信凡有痛经的女性看了肯定有所收获。
只要有痛经疑惑,随时私信我,我都会尽量答复。
从明天尅是,我们将把目光转移到其他妇科疾病领域的中医中药治疗医案解读,希望继续关注。
本文参考(侵删):2020年第7期《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黄健等文章《大、小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运用》。
内容预告,明天我们将把目光转移到其他妇科疾病领域的中医中药治疗医案解读,欢迎关注。
一个对中医感兴趣的医学博士,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 收藏,转发。欢迎关注北大医学博士话女性营养系列文章,或@北大医学博士,我会每天给大家带来原创女性营养健康资讯,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