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盛行古今,危害极大,从什么时候引起医学家的重视?

文 /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
2020-10-20 00:15

中医学的“伤寒”并非现代医学的“肠伤寒”,广义的是指多种外感热病的统称(包括现代医学的多种急性传染病)。伤寒在古代曾一度严重流行,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从而很早就引起了医家的重视。早如扁鹊视齐桓侯之病,论邪由外入内,即可能是对伤寒传变的原始看法。秦汉以来,研究论述伤寒的医籍与医家,颇不乏数。医籍如《素问·热论》专篇论述“热病”

《难经》有关于伤寒分类的论述;医家如淳于意、华佗等,均有治疗外感热病的具体案例和论述;另外,地下发掘材料也有记载,如居延汉代医简,甘肃武威汉代医简(《治百病方》)为东汉早期文物,其中就记载有伤寒的病名和症状,治疗上则外感风寒以温法治之。由此可见,秦汉以来研究伤寒者并非只是张仲景一家,而是有不少的医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在理、法、方、药上各具特点,不尽相同,但总的体现了一个经验逐渐积累和理论与实践逐渐结合起来的进程,这就给仲景的总结性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记载,由于疫病流行,他的家族原有200多人,自汉献帝建安之年(196)以来,不到10年的时间,就有2/3死亡,其中70%死于伤寒。严酷的现实,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伤寒病的防治水平。

当时社会却存在着许多阻碍医学发展的现象。士大夫们追逐名利,仰慕权膏,不肯钻研医学;庸医们抱残守阙,学识浅薄,不求进步与变革,并且技术低劣,马虎草率,如此“视死别生,实为难矣!”仲景受唯物论思想影响,反对“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他立志发愤钻研医学,以拯横夭。

他治学态度严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既十分重视学习前人的经验,又注意采集当代医家的实践知识。他刻苦攻读《素问》、《灵枢》、《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继承《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广泛吸收当时人民同疾病,尤其是同传染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结合个人临床诊治疾病的丰富经验和心得体会,并使之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创造性地著成《伤寒杂病论》这样一部划时代的临证医学名著。

《伤寒杂病论》原书16卷,成书后很快散失于战乱之中。至西晋王叔和重新搜集方得保存,但六朝隋唐时秘藏而不显,故唐代孙思邈有“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之叹。且后世史志所载书名、卷数等颇为纷乱。直到北宋经校正医书局林亿等校定,始有今传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前者专论伤寒,后者专论杂病。《伤寒杂病论》原书的全貌,已不可确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