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第十一章解热法知识点内容总结请大家收好
一、三阳解热法
1、三阳病皆有发热问题:太阳病恶寒发热(代表方麻黄汤),少阳病寒热往来(小柴胡汤),阳明病但热不寒(白虎汤)。
2、两个特点,发挥典型的西医解热镇痛药作用的是桂枝(麻黄汤)、柴胡(小柴胡汤)、石膏(白虎汤);三个处方均有甘草,外源性皮质激素,具有清热功效。基本理解就是一个解热镇痛药配一个激素。
3、太阳病解热法,麻黄碱+解热镇痛药+激素+止咳药。
4、少阳病解热法:柴胡配甘草,柴胡解热镇痛,配上“激素”甘草,黄芩增效。
5、阳明病发热:石膏配甘草,石膏解热镇痛,配“激素”甘草,知母增效,粳米是助溶剂,也可补充能量。
6、三阳病热型,太阳病恶寒发热,病毒感染,诱生干扰素,出现流感样症候群,恶寒发热;少阳病寒热往来,细菌内毒素脂多糖入血导致,见于西医的几种热型,小柴胡汤有微热的,往往不是内毒素血症;阳明病持续性发热,下午加重,典型炎症反应(红肿热痛),在炎症状态下,大量分泌IL-1,IL-2,特别是IL-2为代表的内源性致热因子引起中枢性发热,炎症持续,发热持续,出现“但热不寒”。
7、“三阳独取少阳,自咽喉截断”,上呼吸道感染后继发咽喉肿痛,是病毒感染继发细菌感染所致,见咽喉肿痛,多见白细胞(中性粒)升高,已从太阳传少阳,西医要用抗生素,中医用小柴胡,自咽喉往里,传入阳明。可用麻杏石甘汤类处方。
8、麻黄汤类方解热法:麻黄汤证有烦燥者,大小青龙加石膏汤,恶寒发热无汗出;“汗出无大热”,石膏配麻黄,如越婢汤;
二、三阴解热法
1、太阴病解热药主要为甘草,黄芪增强甘草疗效,小建中汤、补中益气汤,“甘温除大热”。
2、应用味甘、性温药治疗身大热,最早出自《黄帝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盖温能除大热”。金元时期医家李东垣认为气虚身热者,不可用甘凉,更不可用寒凉, 开创了补中益气汤类方剂补中土益气除热的治疗方法。
3、少阴病解热,少阴发热的太少两感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少阴病,如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4、“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麻黄附子甘草汤是微发汗处方,无细辛就不能发大汗;附子泻心汤寒热错杂证,没有细辛,以黄芩、黄连泻心火。
5、注意附子和细辛用量和煎法,有说过,细辛醚的问题,开窗、开盖、久煎,不可嗅。
6、厥阴病退热用乌梅,治疗内伤发热。
7、疾病传三阴,除太少两感,都是内伤发热。
8、椒梅汤、连梅汤用刚用柔。
太湖中医学堂:专注中医传承,发扬国粹,守护生命,传承文明,太湖宏愿,医道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