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天下盐;四川药,中药库~
四川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处我国陆地地势三级阶梯中的一、二级阶梯之间,涵盖了盆地、平原、高山峡谷和青藏高原等,海拔跨度500~7 556 m。
四川丰富而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地质地貌形态,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研究区之一。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蕴含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而使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中医界也有“无川药不成方”之说。
作为中药材大省,四川中药资源种类多、分布广、蕴藏量大,主要体现在中药材种类数量多、重要品种多。
现有中药资源7 000余种,中药资源蕴藏总量全国第一,是全国最重要的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全国人工种养的常用中药材有363种,四川出产其中的312种(86%),占常用种养品种数全国第一。
截止2017年底,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为306万亩(1亩≈667m2),有53种面积超过1万亩,其中川芎、川贝母等7种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
川芎、川贝母、附子等7种药材单品种产量居全国第一,其中川贝母和附子产量占全国产量100%,川芎、麦冬产量占全国产量70%~80%。
三木类药材(杜仲、黄柏、厚朴)种植面积超过300万亩。
有15个品种共24个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面积10余万亩;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中药材30个产品。
新时期中药材产业(川药)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7个优先发展千亿级产业之一,要建设中医药强省。
2017年四川省中药材产量102万吨,产值超过千万元品种仅31种,全省中药材年总产值仅173亿元,甚至不如一些省一个大品种年产值,如三七、人参,因此四川距离中药材强省的战略目标差距甚大。
当然,这种现状与产业基础、发展区位、阶段定位、社会经济条件、政策与资源导向、产业链配置、科技研发投入水平、传承创新及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等各方面息息相关,更与中药材质量与全过程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水平密切相关。
目前,道地川药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小(品种多但总量小、面积小、产量低)、散(种植区域分散、技术零散)、乱(基原混乱、采收加工混乱、质量及管控混乱)、杂(生产管理、组织体系、农业投入品、技术装备混杂)。
如何实现道地川药产业的规模效益和质量稳定呢,这里要推荐大家阅读来自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的赵军宁研究员团队为我们带来了《川产道地药材品质与标准研制专题》。
赵军宁研究员的技术团队,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为契机,开展川产道地药材生产区划、种质种苗基地及标准化研究,建设川产道地药材动态监测平台、遗传数据资源平台,构建系统的川产道地药材标准体系,首次提出“道地药材药理学”及基于生物效应和临床疗效的道地药材标准新思路,对于道地药材品质保障有重要意义。
该专题内容包括:
道地药材药理学与道地药材标准构建新思路 川产道地药材标准体系构建与标准化实践 川产道地药材生产区划研究进展 川产道地药材花椒转录组及品质相关性探讨 野生抚育下羌活根状茎生长特性与品质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