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李赛美:用经方,如何方证对应

文 / 华医世界
2020-01-08 00:25

广州中医药大学李赛美教授学识渊博,博古通今,

从事《伤寒论》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对《伤寒论》的研究独到且深刻。

李赛美教授临床中遵循仲景学术思想,以六经辨证为基础,

临证察机治疗从《伤寒论》方证入手,有是证用是方,经方活用,皆收效甚佳。

今天,小师妹滋取其临床验案二则,将名家宝贵经验资源共享,

花三分钟读完,学名家辨证施治,有效提升临床技能。

一、太阳病风疹案

郑某某,女,21岁,2013年11月23日初诊。患者诉身躯皮疹瘙痒1月余,于外院皮肤科就诊乏效。

刻诊:晨起及夜间7~8时皮肤起红色皮疹,晨间多起于四肢,

夜间多起于头面及颈部,皮疹色淡红,高出皮面,无连成片,伴瘙痒,无疼痛,受风则加重,

稍怕冷,口干,喜饮暖,易汗出,纳眠可,二便调。

末次月经:2013年10月29日,3/28,色黯,量少,有血块,略乳房胀。

查体:舌红苔溥白,脉浮滑,面色白。

诊断:太阳病风疹

治疗:解肌散寒,调和营卫

方用:葛根汤加味

方药:

桂枝10g、白芍10g、黑枣10g

炙甘草6g、葛根30g、麻黄5g

附片6g(先煎)、浮萍30g

薏苡仁30g、飞扬草30g

茯苓20g、橘络10g、当归15g

川芎15g、生姜10g

共5剂。

2013年12月5日二诊:服药后皮疹的发作频率及程度明显减轻,之前皮疹是在吹风或凉空调时加重,服药后皮疹在吹风及凉空调时无加重,

现发作如蚊子叮咬状,主要集中在颈部,伴轻度瘙痒,口干欲饮温,大便2天1行,质干,眠可,舌脉同前,嘱其原方迭进5剂,以资巩固。

患者守法间断服药至2014年5月,成稿时随访患者,述症状已明显减轻,仅仅晨起偶见皮疹瘙痒。

该患者曾就诊于它处,

查前医用药:石膏30g、生地30g、丹皮15g、玄参20g、仙鹤草18g、乌梅15g、大黄10g、苦参10g、秦艽10g、乌梢蛇15g、益母草30g、甘草6g、蝉蜕6g

虽服7剂,但无毫寸之功,何以不效?

概为前医忽视患者之皮肤瘙痒为受风寒后加重,且皮疹色淡这一细节,而采用凉血之套方来治疗。

患者皮肤瘙痒,无疑病位在皮毛与肌肉,受风或吹空调加重,提示病邪为风寒,故以葛根汤为主方。

《伤寒论》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本用于太阳与阳明合病的项背强几几和下利症,临床可拓展运用于太阳与阳明合病的诸多疾病。太阳为六经之藩篱,外应皮毛;

阳明在《內经·热论篇》中曾指出“阳明主肉”,李赛美教授这里将葛根汤拓展用于外受寒邪,病位在皮毛和肌肉的疾病,

配附子温阳以协麻黄解表,并佐以浮萍、飞扬草及茯苓、薏苡仁利湿止痒,当归、川芎养血活血,方证相应,投之果效。

二、太阴腹痛案

马某某,女,5岁半。2014年1月16日初诊。

主诉:反复腹痛2月。

患者近2月来无明显原因出现脐周痛,休息或擦药油可缓解,

大便日1解,质干,费力,伴肚脐周围痛,纳一般,眠可,小便黄,时有咽痛,近期时有吐痰,色青。

查体:腹部平软,脐周略压痛,无反跳痛,舌淡苔白厚腻,脉滑数,双手指纹色青紫达风关。

辅助检查:B超示:腹腔多发肿大淋巴结(最大10×8mm)。

西医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

中医诊断:太阴腹痛,兼外感风寒

方用:桂枝加大黄汤加减

方药:

桂枝6g、白芍8g、黑枣8g

炙甘草6g、大黄3g、白芥子5g

浙贝5g、紫苏5g、杏仁5g

乌梅3g、木香3g、炒麦芽10g

麻黄2g

共5剂。

2014年1月23日二诊:腹痛有所减轻,但仍时有痛,已无咳嗽,舌淡尖红苔薄白,脉略滑。

以桂枝加大黄汤专以治里。

方药:

桂枝6g、白芍12g、黑枣8g

炙甘草10g、大黄5g、白芥子5g

浙贝5g、炒麦芽10g、凤栗壳8g

内金10g、牡蛎15g、玄参10g

共7剂。

后短信联系患儿母亲,诉腹痛消失,余无特殊。

患儿因脐周痛就诊,B超检查示:腹腔多发肿大淋巴结。

腹部肚脐周围属太阴,病为太阴腹痛,《伤寒论》第279条有“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患儿大便质干而不畅,舌淡苔白厚腻,脉滑数。

考虑其年龄较小,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痰食内阻,气血失和,腹痛乃实邪停滞,主以桂枝加大黄汤治疗。初诊处方兼顾表证;

二诊表证已解,专以治里,并在桂枝加大黄汤基础上加入了白芥子、浙贝、凤栗壳、内金、牡蛎、玄参化痰软坚散结的药物,使经方得到了灵活的化裁。

由于脉证相应,投之果效。

总结

《伤寒论》为中医必读经典,其方药精练,被誉为方书之祖,在临床中还需灵活运用才可获奇效。

李赛美教授在运用经方中注重辨患者体质,用药丝丝入扣,

如案一中使用葛根汤,原方本麻黄三两,桂枝二两,但结合该患者,平素多汗,同时汗多又易伤阳气,说明存有表阳虚之象,

故李赛美教授灵活变通,减麻黄之用量,并予附子之大温,配合麻黄、炙甘草以微发其汗。

诚如王晋三所言:“少阴无里证,欲发汗者,当以熟附固肾,不使麻黄深入肾经劫液为汗。”

由于辨证准确,故疗效斐然。

李赛美教授临证中有是证用是方,如案二患者年龄较小,但辨为太阴腹痛,

仍使用了大黄一悍将,并将经方与时方(消瘰丸)结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