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吃中药,感受中医的神奇”
这篇文章来自一位粉丝投稿,讲述的是她与中医的故事,特此机会与大家一同分享!
下面是原文
其实中药对于我来说一直不陌生,因为我的姥爷开了几十年的中药铺,但是我每每想到药的苦味。就一直很惧怕药,所以活了30多年没喝过药,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可能是老天比较眷顾我吧,身体一直不错。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面临生离死别的次数增多,渐渐让我对医学产生了一些兴趣。因为我发现即使医学再发达,但是日常生活具备了简单的医学常识,会给自己和家人减少就医机会。而且每每去人满为患的医院,也真是让人头痛。
第一次接触《黄帝内经》,虽然这是几千年的经典,但是从来没读过。闲来无事读了读,发现原来中医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不像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体系,每个知识点都是割裂的,而中医是天、地、人之间都有着奇妙的关系。中医跟西医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线,习惯于西医的人刚接触中医绝对是满满不适应,故而会有那么多反对中医的人说鼓弄玄虚。中医的文化,不局限于医学,所以在古代做为一个行医者,知识也绝对是渊博型。
闲话少说吧,抓紧进入正题,前几天带着家人去了趟青岛,不巧的是赶上经期,可能海水加上四处奔波,回来就出现明显身体不适的症状。左半边牙齿肿痛,已经分不轻上下牙疼了,牙疼引起了头疼,嘴里也生了口呛,咽喉肿痛,加上经期,腰酸背痛。从来没感觉如此的难受。首先采取了刮痧,刮完痧去了一些火,但是牙疼咽喉肿痛丝豪没有缓解。用土豆泥敷敷,但是感觉效果不大,看来简单的物理措施是不行了。想了想这么多症状要是去西医,估计得开好几样药。想了想去中药铺吧。
买了几副乌梅,金银花,甘草,淡豆豉,喝了一天当水喝。第一次鼓起勇气自己买药熬药,三十多年的习惯说改就改,看来以前对药的阴影还是没疼到一定程度,疼到极点啥药都吃了。晚上感觉头没那么疼了,给全家做了一顿饭。不得不说第一次亲身体会到了中医的神奇。这里面的药没有一个是专门治牙疼的药,但是通过这副药,将火气泄了出去了,牙疼从张不开嘴,到能张开一些。连续吃了4天药,真的很神奇,通过泄火,牙齿咽喉痛,口疮一并去除。后来老公说,看来中医和西医一样快呀,你这好得很快呀。我说中医不慢,只要对症了,比西医还快呢。
第一次从自己身上体会到中医的奇妙,越发喜欢上了中医,中医让你知道一草一木皆药材,就怕没文化的我们,不认识。
刘医生说
“左半边牙齿肿痛,已经分不轻上下牙疼了,牙疼引起了头疼,嘴里也生了口呛,咽喉肿痛,加上经期,腰酸背痛。”
作者是个很有条理的人,给我们的“已知条件”很明白,令她迫切地想要通过药物缓解的症状说简单点,其实就一点:火盛引发的牙痛!
为什么这么说呢?腰背疼痛是月经期所致不是此次治疗的关键,首先排除。再来可以引起非外伤性牙痛最常见的原因:一为火盛;二为肾虚。若牙痛由肾虚导致一般不会引发难忍的头痛,多为牙齿部隐隐作痛。而此次牙痛还引起了咽喉肿痛,所以更加深了火盛引起的牙痛的可能性。
作者选的四味药虽然不是名医古方,但确实对症。首先是金银花,金银花生用是疏散风热、清泻里热的佳品,是治疗“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如果痛到连带着腮帮子红肿,单独捣一些鲜金银花酒调后外敷,效果都是很好的。
再说淡豆豉,可以解表除烦、宣发郁热。俗话说得好,“牙疼不算病,疼起来要人命”,作者反复疼了好几天,估计也已经心烦气躁了,配上一些淡豆豉,宣发内里郁热,又可解表除烦。自然是对症的。而作者看似无意选用的两味清火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归肺、胃经,而上文中我说火盛可以引发牙痛,这里的火一般多指肺胃之火,正所谓“胃火上攻及牙宣”。
乌梅在这里可以充分发挥生津止渴的作用,以防火盛灼津而留后患。
入肺、胃、心、脾的甘草,作者没有写是生用还是炙用。我觉得此处以生用为佳。甘草生用清热解毒之力强,炙用补益心脾之力优,但都可以缓急而止痛,又能调和诸药,为组方必备之妙药。
总体来说,这位读者从思路到药味的选择都是很不错了。
最后再说几点,对于急性的牙痛症状大家也可选择按揉合谷穴;再找几颗花椒咬在疼痛的牙齿处,先求缓急止痛;再来就是辨证,胃火上攻的牙痛可以选择清胃散;胃热阴虚的牙痛可以选择玉女煎。方子的组成我也附在下面,供大家参考。
清胃散组成:生地黄6克、当归6克、牡丹皮9克、黄连6克、升麻6克。(《脾胃论》)
玉女煎组成:生石膏5~30克、熟地黄9~30克、麦冬6克、知母5克、牛膝5克。(《景岳全书》)
我的一点见解就说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有所感悟。
本文来源:小金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