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健康中国 南普陀中医学堂开课

文 / 凤凰网华人佛教
2019-09-25 12:21

编者按: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厦门佛教界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倡导“爱国家、爱佛教、爱大众、爱生活”四爱之理念,厦门佛教协会、南普陀寺、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厦门南普陀寺实业社等机构,共同发起“四爱同行,礼赞华诞”系列活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上贺礼。中医学堂是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举办的公益性讲座,以“普及中医健康知识,传承培养中医人才”为宗旨。举行中医学堂公开课,是为了能让广大群众从中受益,提升健康生活水平,并以此为开端,造福更多的厦门市民,为厦门城市卫生事业和“健康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南普陀寺慈善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弘来法师致辞(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陈鹏程)南普陀寺方丈则悟大和尚出席活动(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陈鹏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名誉院长杨叔禹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赵能江做主题讲座(图片来讲座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陈鹏程)讲座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陈鹏程)讲座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陈鹏程)交流互动(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陈鹏程)

2019年4月14日上午10时,厦门南普陀中医学堂2019年面向社会大众第一堂公开课在南普陀寺讲堂正式开讲。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名誉院长杨叔禹教授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赵能江博士,共同为社会大众带来一场有用、有趣又有道的中医学知识讲座。南普陀寺方丈则悟大和尚出席了本次讲座。活动现场人气爆满,数百名中医药爱好者闻讯前来聆听。讲座由南普陀寺慈善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弘来法师主持。

首先,弘来法师为前来参加的社会大众讲述了为何举行中医学堂的公开课。他指出,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成立南普陀中医院,并设立中医学堂,以“普及中医健康知识,传承培养中医人才”为宗旨,目的在于继承慈善会义诊利乐众生的精神与传统,融合教育与实践,为广大中医爱好者创造一个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举行中医学堂公开课,是为了能让广大群众从中受益,提升健康生活水平,并且以此为开端,把中医学堂的社会公开课做好做实,造福更多的厦门市民,为厦门城市卫生事业和“健康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讲座中,杨叔禹教授从中国的文化、历史及地理等方面以及自身的经历讲述了“中医为什么叫作中医”,并通过中西方的思维方式、诊病方式、治疗手段的比较,以肿瘤治疗为例,详细阐述了中西医的差别,让大家对中医有了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杨叔禹教授从中医方面为大家讲述了“疾病是如何产生的”,“病从心生,百病生于气”,通过身体阴阳平衡,内外和谐,调节情绪,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养好精、气、神,调整平衡,扶助正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取之于自然,食与疗相结合等方面,治疗身体疾病;杨教授引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中“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医是可以得到“利我、利他、利社会”的好处。

赵能江博士在现场为大家播放了电视剧《老中医》的两段视频,让大家了解了中医的相关知识,并且邀请现场听众以自身对中医的了解作了分享。针对近日湿冷天气及高考生身体常见问题,赵能江博士在PPT上为大家提供了三个常用方子:“祛湿茶”“清肺代茶饮”“清肝代茶饮”。他还分享了中医学堂微信群,以方便中医爱好者加入交流,学习中医药知识。

最后,杨叔禹教授跟大家分享了如何学习中医。他说,学中医不简单,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学中医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基础,要有一定的哲学分析能力,要有一定的韧性。因为今天听课的听众年龄跨度较大,老少皆有。杨叔禹教授还以中国中医历史上的大医为例,指出学习中医不一定要从小学起,年龄大也可以学中医,给予听众们学中医的信心。

讲座结束后,与会大众报以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愿离去。南普陀中医院在课后免费赠送了一剂“温经散寒脐贴”与大众结缘。

想学中医吗?快来吧

南普陀慈善会中医学堂零门槛

中医学堂是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举办的公益性讲座,本次讲座是南普陀中医学堂面向社会大众的第一堂公开课,特聘请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杨叔禹教授为学堂的首席教师。未来,中医学堂将开展一系列中医讲座,邀请全国名老中医进行对话座谈。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省良、辽宁中医药大学校长石岩、原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学院院长姜建国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朱章志、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赵进喜教授、原厦门中医院院长涂福音、原厦门中医院院长卢泰坤、厦门中医院院长耿学斯、厦门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钱林超、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副主任赵能江博士等特聘讲师都将在中医学堂为大家解读中医的魅力和应用。

中医学堂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普及中医药知识,以名家切磋交流推进中医药理论的提升,达到服务大众健康生活的目标,引发人们对中医文化的共鸣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