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元健肌方剂”辨证运动神经元病

文 / 春蚕健康紫
2019-09-14 13:19

此病属于中医“痿证”范畴,辨证为肝肾不足,中气虚弱。因为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为作强之官,病人久病体虚,肝肾不足,精血亏损,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荣养,从而使筋骨失养;肝肾之精血赖脾胃化生,四肢皆秉气于胃,此病人又素体脾气虚弱,中气不振,使四肢不得秉水谷之气,导致筋骨肌肉失养,故本病以四肢末端表现多见。该病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气血精津不足、筋脉肌肉失养是其主要病机。

(一)脾胃虚损

脾为后天之本,津液气血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主运化主涎;胃主受纳,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布散于全身。故出现四肢肌肉萎缩,肌肉无力,甚至吞咽困难,咀嚼无力,口水流涎。脾虚累及肺脏、肺主气主声,故出现语音含糊,构音不清,呼吸气短。

(二)脾肾虚损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生髓,先天禀赋不足,精亏髓少,或劳倦伤肾,肾气亏虚,不能温煦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濡养肌肉筋脉,即出现四肢肌肉萎缩、肢体无力。肾为作强之官,肾气之充沛,又需脾胃之补养,脾肾两虚则骨枯髓虚,形瘦肉萎,腰脊四肢痿软无力。

(四)湿热浸淫,虚实夹杂

脾土恶湿喜燥,肝脏体阴用阳,肺朝百脉,通调水道。脾虚失运则聚湿化热,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由是阴火内炽。阴火主要是下焦肝肾之火。另外,脾胃虚弱,内生湿热,阻碍运化,精微物质不能上输于肺,百脉空虚,肌肉组织失养。故本型为虚实夹杂之证。

(三)肝肾阴虚

肝藏血,主筋,主风,主动;肾藏精,主骨主髓。先天不足,肾精亏虚,或房事不节,或劳役过度,精损难复,阴精亏损,虚阳浮动,肝血不能濡养筋脉,虚风内动,故见肌束颤动,肢体痉挛。但凡肌肉震颤跳动,腰反射亢进者,责之于肝。

总之,本病临床之三大表现,肌肉萎缩、肢体无力、肌束震颤,主要是从中医脏腑学说的脾、肾、肝三脏考虑。要指出的是,本病不单纯是虚,往往有虚实夹杂的情况。尤其在南方,肝肾阴虚湿热型的患者不少。因岭南土卑地薄,气候潮湿。若久处湿地,或冒雨露,浸淫经脉,使营卫运行受阻,郁而生热,久则气血运行不利,筋脉肌肉失却濡养而弛纵不收,乃至肌肉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