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中医可以治愈
白血病的中医疗法
作者/孙起元
一、白血病的病因机制——趋向论
白血病的病因机制,国际医学界尚未有明确的结论。笔者根据祖国医学的理、法、方、药,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验证了所谓白血病,尤其是“急白”,乃是体内的蕴毒,在生理失调,外因诱发下的并发症,简述如下:
(一)蕴毒
蕴毒在小儿主要是“胎毒”,意指有遗传因素,而不同于后天之临时感染;在成人则包括各种致病毒素。近三十余年来,国内外医学界的研究报道,提示白血病很可能是病毒引起。例如病毒可引起小鼠白血病,从白血病病人组织中,可提出病毒因子,并可导致动物白血病。通过实验,白血病病毒,可能存在于许多正常的动物中,并可一代一代的遗传下去,而对“宿主”无任何影响,但它具有致病的潜力,一旦遇到外在的诱发因素,就可发病。已发现小儿“急白”,尤其是集中发生者,与EB病毒有关;又发现与痘疹病毒有关;在动物白血病组织中,也曾提出C型病毒因子。近年很多报道包括动物白血病,都提示白血病的病因机制是病毒关系。
笔者体会到“急白”,尤其是小儿患者,从其发病年龄、症候特征、治疗法则、处方用药、以及现代流行病学的论述等各方面来观察,确与病毒性疾病,尤其是麻疹、痘疮等症很类似。所不同者,痘疮、麻疹诸病毒,一次透发后即病愈而获终身免疫,而白血病的病毒却长期潜伏酝酿,不得及时顺利透发,导致生理失调,证候变异,迁延不愈。
(二)生理失调
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到此证在生理上有五大特征,即蕴毒深、肾阴亏、相火旺、血液伤,督、任、冲诸脉失调,分述如下:
1.蕴毒深
白血病具有病毒因素,已如上节所述。由于其毒之根源在髓;不同于临时性的病毒感染,故称蕴毒深。其所出现的幼稚白细胞,实系一种在发育过程中受污染而残缺变异的细胞。
2.肾阴亏
中医学所称的是肾是广义的肾,除肾的本体外,尚包括一系列的附属系统和其功能。肾阴即肾之资源。肾为先天之本,集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为生长发育之根本。蕴毒长期酝酿,消耗了生长发育的资源,减低了蛰藏和调节功能,生理周期运动乃发生了异常。
3.相火旺
相火意指生命体中欣欣向荣的朝气,是生理上新陈代谢的一种动力,是一种电磁性的能量,不是氧化燃烧时的热量。相火根源在肾,肾主骨、主髓。相火旺则骨髓中白细胞必增生,则其质量必不足,这种细胞医学上称之为异常白细胞,或名为幼稚白细胞。
4.血液伤
由于肾阴亏,则血液的资源不足,相火旺则新陈代谢亢进,细胞存活周期缩短,又由于相火是一种电磁能量,不是氧化燃烧,因之在白细胞方面,由于不需要氧气,故可以增生活跃,而在血液的红系方面,由于氧气不足故生长消沉,导致血液组合的变态和损伤。此症患者多有严重贫血,也易出血,皆肾阴亏和血液损伤之征。
5.督、任、冲失调
奇经八脉中有督、任、冲三脉与白血病的关系较密切。督脉循行项背太阳经之区,内统少阴经之肾阳;任脉循行胸腹太阴经之区,内主少阴经之肾阴;故督、任二脉为人生之阴阳大纲。冲脉辅翼任脉,汇通十二经,调节一身血液之生化运行,故有“冲为血海”之称。一切疑难大症都涉及奇经八脉,血液病也不例外,尤其是关系到督、任、冲三脉。
(三)外因诱发
外因诱发的因素多端,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时行厉气
指气候异常,如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之突变。环境污染,如电离辐射、有毒化学物质的扩散等。地势变化,如地质之变迁,地震透发放射性物质等。
2.饮食和药物不当
如常食荤腥肥甘及一切动物性食物,多用对脏腑气血有损害的治疗及药物,如多接触X光射线及紫外线方向的光波;药物方面如氯霉素、安乃近、苯、保泰松等诱发白血病,已有临床报道。
3.起居失常及过度劳累
生活不循常规,积劳伤神,都能损耗正气,导致生理失调。又精神情绪过度激动,影响大脑的调节和主导作用,也为致病因素之一。
4.其他疾病致敏
其他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有时也可诱发此症。如跌扑损伤后血凝气滞,肺病痰涎胶粘不化,严重的蛀牙肿疼,牙龈肿胀脓漏,以及一些病毒性及化脓性等疾病迁延不愈,皆可诱发此症。
(四)病变趋向
发病趋向有出表和入里两个方向,分述如下:
1.病毒趋表
透发外出则为痘、为疹、或为其他一些病毒性化脓性等疾病;痘疮(天花)、麻疹就是这方面的疾病。患者出现的痘、疹、斑、痧,以及很多儿童流行病比如麻疹、天花、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白喉等都是正气托毒外出在肌表聚集的现象。
2.病毒趋里
病毒酝酿未能透发外出,内陷入髓,就成为近代医学所称的白血病。此症在小儿实系一种“隐性变态痘疹症”,但出痘或皮疹多不明显。用过化疗者,则免疫力受抑制,痘疹更不易透出,病情更趋复杂难治。其在成人由于蕴毒隐伏,透发之功能不足病势起伏波动,败坏血液,故可称为“病毒性坏血症”。至于慢性白血病,由于蕴毒日久根深蒂固,肝、脾、淋巴结易于肿大,尤其是脾脏可以特别肿大,已成为病毒之渊薮,故可称为病毒性㿂结。此外还可以由于其他因素,发生一些杂症或并发症。
总之,蕴毒是此症的远期潜在内因;生理失调是此症的中期发展;外因诱发是此症的近期导火线;病变趋向是白血病和非白血病的分水岭。白血病尤其是小儿“急白”和麻疹、痘疮,以及一些儿童流行病是同源而异流,是趋表外出和内陷入髓的不同。
二、中医“骨髓培植”疗法
任何疾病都是生理发生了偏差,周期运动失调所出现的症状,因之治疗任何疾病都应调整周期运动,使其圆而不偏,则疾病可以很自然的消除症状,恢复正常。中医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法则是,补肾阴、泻相火、解蕴毒,调理督、任、冲诸脉,尤其是督、任二脉,是生命的阴阳大纲,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柱,而肾阴及肾阳乃是督任二脉根源,是发育成长之源泉。督脉是肾阳之主流,任脉是肾阴之主流。督任二脉之交输,乃是骨髓生化之根本和基础,因之根治白血病应以补肾之阴阳及调节督任二脉为要旨,也即是本文所创导的“骨髓培植”疗法。数十年来已有大量的病例验证。谨将有关这方面常用的药物方剂提示如下,供参考研究:
(一)肾阴药(任脉药)
地黄、知母、黄柏、龟板、龟板胶、牡蛎、龙骨、龙齿、磁石、珍珠母、蛤壳、珍珠粉、蛤蚧、犀牛角、水牛角、何首乌、地肤子、玄参、黄精、地骨皮、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耳聋左慈丸、左归丸等。
(二)肾阳药(督脉药)
附子、肉桂、吴茱萸、仙灵脾、巴戟天、硫磺、仙茅、葫芦巴、阳起石、补骨脂、鹿茸、鹿角,鹿角霜、鹿角胶、金匮肾气丸、桂附八味丸、济生肾气丸、右归丸、葫芦巴丸、四神丸等。
(三)肾阴肾阳药(督、任二脉药)
又有古书《伤寒论》中厥阴经之“乌梅丸”(乌梅安胃丸),乃阴阳、寒热、虚实兼备,其功能及作用较高,应用范围也较广,也是古方今用之良药。菟丝子、五味子、山萸肉、女贞子、沙蒺藜、紫石英、胎盘、脐带,河车大造丸、龟鹿二仙胶、地黄饮子、局方黑锡丹、五子衍宗丸、三才封髓丹、金刚丸、天王补心丹等。
(四)肾阳兼及肝脾药
大茴香、小茴香、公丁香、沉香、砂仁、益智仁、豆蔻、草果、肉果、荜澄茄等。
以上所提示督脉、任脉、肾阳、肾阴等诸药,有的尚兼具其他数经及其他诸经之功能,应当灵活应用,不可固执。总之,白血病骨髓中的幼稚白细胞,仍然是整体病的局部证状,我们仍应治疗整体,使整体好转则所谓幼稚细胞,必然可以自发地缓解。
三、四诊八纲辨证施治
白血病存在着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肾阴亏、相火旺、蕴毒深、血液伤、督、任、冲脉失调。治疗大法是补肾阴、泻相火、解毒蕴、调理督、任、冲、补血壮髓等方药,并参考有关各病症的病因治则作整体的治疗,分述如下:
(一)补肾阴和泻相火
补肾阴是充实体液和细胞生化的资源,并加强其稳定状态,从而延长骨髓和血液的生存期。泻相火即减低细胞周期运动的速率,也即是缓和其增生和代谢,以减少其对骨髓和血液的消耗。补肾阴和泻相火使机体的周期运动恢复正常,则白细胞的增生受到抑制,幼稚细胞得以恢复正常,血象亦得以维持其平衡。
(二)解蕴毒
治疗运毒的法则有三:1.透发托毒:为毒蕴找出路;2.清热解毒:由于白血病患者多气血两亏,蕴毒陷伏不易透发,可用清热解毒法内消;3.扶正去邪:即提高免疫力以转化及祛除蕴毒。
(三)调理督、任、冲诸脉
督、任二脉,是人体的阴阳大纲,督脉升发向荣,故温补督脉可提高血色素及白细胞;任脉沉静蛰藏主一身之阴,可滋生血小板,缓和白细胞之增升;冲为血海,可辅翼任脉调节血液之生化周期,故调理督任冲,可使气血阴阳恢复正常。奇经八脉是生命的整体动力系统,调理督、任、冲为根治白血病创造条件。
(四)补血壮髓
补血是治标,输血更是治标应急。由于骨髓是血液之根源,故血之再生有赖于髓之健全。白血病的病源在骨髓,故根治之法应治髓。中医学认为肾主骨、骨生髓,以补肾壮髓佐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剂,经过一个时期对骨髓之培植,则白血病可获得根治。
(五)麻疹和痘疮之病因治则可以参考
麻疹和痘疮都是机体托毒外出的一种症候,其辨证施治的法则,触类旁通,极有参考意义。但必须注意透发托毒,必赖气血之充实和正气之伸张,而“急白”每多贫血,透发托毒之功能不足,常出现变态现象。有以斑痧出现,有以疱疹出现,有以舌、齿龈、咽喉溃疡肿痛出现,甚至某些出血,有时亦是一种透发托毒现象,而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当淋巴结和脾脏明显肿大时,则病毒多被吸收,如“急淋”多具此特征。此又当兼软坚散结之法治之。慢性白血病之白细胞数特别高,脾脏也多明显肿大,甚至巨脾、病毒及幼稚细胞有其渊薮,故应兼按癥结积聚治,重用软坚散结之剂。
(六)温病、虚劳、血症、骨蒸等证之病因治则可以参考
温病之高热、虚劳之萎黄贫血,和肝肾亏损,包括小儿之疳积、血症之出血及大衄,骨蒸之潮热消瘦,皆有和白血病类同之一面,故治疗这些病的理、法、方、药,也可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参考。
(七)“类白血病”的病因治则可以参考
“类白血病”也称为“类白血病反应”,它和白血病的主要区别在:1.“类白血病”的白细胞增生,和其出现的幼稚白细胞,仅见于外周血液中,而在骨髓中并无同样的变化;2.当引起它的病因解除后,“类白血病”反应就会消失。
笔者认为类白血病和白血病只是病源的部位和深浅有所不同,“类白血病”的病势较为局限和短暂,并另有其病因和病名,如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细胞核增生症、百日咳、水痘、风疹、肺结核、急性腹膜炎、急性菌痢、胆囊炎等等,以及很多病毒性和化脓性的疾病,都可以发生“类白血病”反应。
因之,“类白血病”,不是一种独立的自主性疾病,而是在其他一些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生理上的反应和证象。十分明确,所谓白血病,也应当有其本来的病源,病因和病名,我们不应执着于继发的幼稚细胞这一症状作为病源和病因,另立白血病之病名而按癌症治疗,强之以化疗之“杀灭”法,其不能治愈,自属必然结果。
倘若我们能针对白血病的原始病源、病因、病名,正确的辨证施治,则所谓白血病,尤其是小儿“急白”同样可以像“类白血病”那样,当引起此并发证象的本病(原始病)治疗后,则白细胞的增生和变异自可随之消失。我们在这方面已获得不少临床验证。
虽然白血病的病根较深,治疗上较为复杂困难,但是我们不能把较为难治之症即作为癌症,更不应有“癌是治不好的,治好的不是癌”的错误心理。而且过去迄今,白血病之所以存活期短、死亡率高、主要是由于长期治疗不当所导致。这是一个迫切而突出的医学问题,亟待澄清和解决。
(八)免疫疗法的运用
新兴的免疫疗法,对于白血病,尤其是“急白”有一定的疗效,此种疗法属于中医“扶正祛邪”疗法的范畴。近年使用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能量合剂、干扰素和转移因子等,对于提高免疫功能防治病毒性、化脓性,免疫缺陷等疾病起到较好的作用。卡介苗接种治疗白血病就是借用抗结核菌的疗法。此外短小棒杆菌、百日咳杆菌、麻疹疫苗以及其他微生物菌苗,都已开始临床试验。免疫疗法的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但这种疗法乃是整体疗法中的某一环节,我们可以在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的原则下充分发挥其作用。
结语
白血病是由于机体的蕴毒,在生理失调丶外因诱发下之并发症。这蕴毒是主要病因,幼稚细胞不过是由于蕴毒而出现的变态反应。易言之,这是一种受伤残缺或中毒早产的细胞。化疗的“全部杀灭”法,非独违背生理,而且也不可能将幼稚细胞全部杀灭。要知蕴毒才是真正的敌人,幼稚细胞乃是受害者。如能消除蕴毒,则不仅可以转化幼稚细胞,且可保护正常细胞,而为根治创造绦件。
由于蕴毒而引起的疾病甚多,而痘疮和麻疹乃其中广泛且主要的类型。倘若能熟悉中医对痘疮和麻疹的治疗,则对于白血病,尤其是小儿“急白”,自可触类旁通,有所遵循。不过“急白”是一种“隐性变态痘疹”,在贫血及出血方面尤为突出,在治疗上须注意到这一特征。我国历代大量的痘疹著述,对于我们今日治疗“急白”,乃是一种极有启发和参考意义的资料,应当特别重视,提出研究和应用。
由于白血病有一个共同特性,就是肾阴亏、相火旺、藴毒深、血液伤、督、任、冲诸脉失调,而中医所称的温病、虚劳(包括小儿疳积)、血症、癥结、骨蒸等症,皆具有此种特性的一面,故此等疾病的理、法、方、药也是今后治疗白血病的重要参考。
我们还应当注意到,病毒的透发和转化,有赖气血之充实和正气之伸张,故任何损伤气血、败坏元气之药物和疗法都是不合宜的、错误的,必须重视扶正祛邪的作用。新兴的免疫疗法,“自然疗法”医学,“身心灵整体”医学等,也都是属于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治疗范畴,可以在辨证施治的原则下,充分挥其作用。
要之,治病必求其本,我们必须破除白血病是血癌之说,摆脱现代医学体系错误的治疗方案,在尊重“宿主”,支援生理自疗功能的基础上,探求正确有效的治疗法则。本文之“病变趋向”提示,病毒之内陷酝酿和透发外出这两条路线是白血病和非白血病的分水岭。很多病毒性及化脓性等疾病和白血病,实系同源而异流,是趋表或入里的二类不同证状。我们深信,中国传统医学结合国际新兴的“自然疗法”医学、“身心灵整体”医学,将在今后白血病的治疗上发挥其主导作用。
回顾过去无数的白血病患者,他们是牺牲了,我们应当沉痛地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前车之鉴,正为今后的治疗,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