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对不起,这口翔我真的吃不下!中医继承,到底需要学什么?
本草偏方的魅力,像极了恶搞。
《本草纲目》为什么那么有名呢?
“纲目”,即概要或细则,本草纲目汇编了之前所有有关“本草”的说法,且方便查阅,方便传承。
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800多中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访问,采集药物标本,行程达一万多里。
他对每一味“药材”的药性都要以身尝试,在确切疗效后方编入书中,可以说严谨至极。
《本草纲目》被国内人们视为至宝,称为“东方医药巨典”。
即便这样,《本草纲目》里,仍有不少让现代人瞠目结舌的方子。
今天以《本草纲目》中的人部为例,看看那些重口味的药方。
01
全能的乱发
在《本草纲目·人部》中有一味药,叫乱发。
没错就是人的毛发,头发、眉毛、胡须、手足毛发都属乱发。
“时珍曰︰头上曰发,属足少阴、阳明;耳前曰鬓,属手、足少阳;目上曰眉,属手、足阳明;唇上曰髭,属手阳明;颏下曰须,属足少阴、阳明;两颊曰髯,属足少阳。”
有什么用呢?
能治血病,补阴。
时珍曰:“发乃血余,故能治血病,补阴,疗惊痫,去心窍之血。”
这味药主治牙出血、咳嗽出血、尿血、便血等等,不过最为神奇的莫过于可以治疗破伤中风。
方法很简单,将乱发团成鸡蛋一般大。
在没有油的器皿中烧至焦黑,研磨成粉末,导入一盏好酒和一和,然后再加入何首乌的粉末搅拌一下,给病人服用。
而最为野的是,头发治疗肚子紧急疼痛。
拔本人的头发30根,烧过酒,服用。随即用水调芥子末,敷在肚脐眼,随后大汗淋漓,就治好了。
震惊!头发还有如此神效,这是民间偏方,还是巧合偏方?
要是肚子多痛几次,头发少的孩子岂不是要秃头的节奏?
不过,这只是人部的其中一点皮毛,还有很多荒谬的偏方,比如头皮屑。
这里的头皮屑,还不是从脑袋上薅下来的,而是残留在梳子上的头皮屑,中医称这样的头皮屑为“百齿霜”或“头诟”。
它主治劳复(劳复,即伤寒、温热病瘥后,余邪未清,因过度劳累复发者。)、食物中毒、毒蛇咬伤等病症。
比如,因吃了一些野菜、菜谱或马肝、马肉而中毒。
取头诟,取多少呢?积累到如枣核一般大,再放进在嘴里咽下(或跟白汤一同服用),有起死回生之效。
此外,女人脚底生疮,也可以内服男人的头皮屑,外敷桐油治疗。
亏发明者想得出来。不知富有想象力的你,有没有恶心到?
这是得多少天不洗头才有这么多头屑啊!
可,这还不算是最呕吐的疗法,更重口的是人部的屎尿药方。
02
屎尿的“妙用”
人屎,在中医叫做:“人中黄”。而小便,叫做“轮回酒”。
大便居然能治病!
别笑,忍住!
这是科学,我们要相信“科学”!
可以治疗什么呢?答曰:“解诸毒”。
什么味?时珍曰:【气味】苦,寒,无毒。
而粪清,在中医叫“黄龙汤、还元水”,主治“天行热狂热疾,中毒,蕈毒,恶疮(大明)。热毒湿毒,大解五脏实热。”
如有患者鼻血不止,将人屎烧成灰,服用5-10克,并将屎灰吹进鼻子里。
人尿也一样,据《纲目》记录,也具有解毒功效,土菌毒、合口椒毒、菜毒、蜘蛛咬毒等。
嗯,相比解毒,我更在意人尿是否解渴?此外,实在一言难尽的是,用尿液治疗金疮出血不止。
方法也超简单,就是“饮人尿五升”,这是个听起来很简单、喝起来很难受的方案。
除了便便,更为疯狂的是耳屎的功效。
怎么说呢?
耳屎在《本草纲目》叫耳垢,中医用语叫“脑膏”或“泥丸脂”,主治癫狂,蛇、虫、蜈蚣螫咬。
如果不小心被毒物咬了,可以在伤口处外敷耳屎。不过是需要和蚯蚓屎搅和,然后敷在伤口,立马痊愈。
但,据说这些药方无一例外都加有一个前提:“勿令病者知”,也许是怕患者知道自己所服之药是屎尿,而拒绝服用。
以上足以说明,在吃这方面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是不输。
现在来说,我们知道的国外吃这方面最厉害的,贝爷是第一了吧?
但是,在我们的李时珍李大夫面前又能算什么!
03
用血肉之躯做药
除了雷人的重口味药方,《本草纲目》中还有一些带有迷信意味的药方,甚至令人丧魂落魄。
它们就是摘录在人部的人血、人骨、人胆、人肉等药引。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以形补形?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人部》中强调:“后世方伎之士,至于骨、肉、胆、血,咸称为药,甚哉不仁也。”
怎么不仁呢?别人家治病要钱,这些药方治病要命!
比如,在北虏战场中,取人的胆汁来敷刀剑伤口。
这个药方多出现在战场,用于急救。有些人为了取胆汁,残忍杀死一些武士,取其胆汁,与酒一同喝下,竟然说这可以更加勇猛。
再说说,人骨。
李时珍曰:“犬不食犬骨,而人食人骨可乎?”
据记录,将童骨与一些药材烧成灰,与酒一用服用,可以接骨。
“烧童骨一两,乳香二钱,喜红绢一方,烧灰为末,热酒调服。先以桐木片扎定,立效。”
《酉阳杂俎》记录:
荆州一士兵小腿损伤,张七政用药酒将士兵的小腿麻醉,割开其肉,捣碎一块人的尸骨,作为膏药敷在他的小腿受伤的骨头处,不久便好了。
快速见效,变魔术呢?真是匪夷所思。
还有人肉。
李时珍曰:“呜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父母虽病笃,岂肯欲子孙残伤其支体,而自食其骨肉乎?此愚民之见也。”
人肉可以治病?
《余冬序录》提及,“江伯儿母病,割胁肉以进。不愈,祷于神,欲杀子以谢神。母愈,遂杀其三岁子。”
吃人肉治病,治不好就拜神,治愈后竟然把三岁儿子给杀了,这是疯了吧!
此乃不仁。
而迷信之处在于使用天灵盖、人魄、人势等药方。
天灵盖,即脑盖骨,在中医还叫仙人盖。主治尸疰,即肺结核,据纲目记录,肺结核是鬼在作怪。
杨士瀛曰︰天灵盖治尸疰。尸疰者,鬼气也。伏而未起,故令淹缠。得枯骸枕骨治之,则魂气飞越,不复附人,故得瘥也。
更为诡异的是,认为人魄可安神、镇心。
可人魄真的存在吗?
时珍曰:“此是缢死人,其下有物如麸炭,即时掘取便得,稍迟则深入矣。
魂魄聚则生,散则死。死则魂升于天,魄降于地。魄属阴,其精沉沦入地,化为此物;亦犹星陨为石,虎死目光坠地化为白石,人血入地为磷为碧之意也。”
所谓人魄就是李时珍说的“有物如麸炭”。
虽然没有证据证明没有魂魄,但说魄可以治病也太扯了点。
04
还有什么不能的?
翻阅完人部,感觉人真是全能,要是都是真的有效的话,一个人死去除了可以捐献器官,还能做成各种药方啊。
真是雷人,实话,写这篇的过程我的胃是翻腾的。
当然也是一边欣赏,一边笑。
而让人捧腹大笑的是,一个血淋淋的记录。
陶九成《辍耕录》载︰杭州沈生犯奸事露,引刀自割其势,流血经月不合。或令寻所割势,捣粉酒服,不数日而愈。
观此则下蚕室者,不可不知此法也。故附于此云。
翻译过来就是:
“杭州沈姓小生,奸淫妇女之事败露,于是拿起刀将自己的小弟弟割掉了,流血流了一个多月没有止住。医生让他找到自己割掉的小弟弟,捣成粉末,和酒服下,不过数日便痊愈了。
看此则药方,知此药方对于受过“自宫”之刑的人非常之重要,所以将此药方收集在此。”
不管怎么看,都像极了恶搞,小沈还当真了。破涕为笑。
若那些练《葵花宝典》的武侠,知道了这个“秘方”,会信吗?
05
说了这么多偏方,到底有没有效,鄙人不敢说,也不敢问。
李时珍编写的辛劳和本草纲目的贡献不可否认。
自打初中第一次学习接关于李时珍的课文,就知道纲目的牛皮。
但,也提到了《本草纲目》存在部分错误。
不过,这是不可避免的,当时的科学并不很发达。
我相信,每个知道李时珍以身试药的精神,都肃然起敬,无不佩服。
毕竟,屎尿的味道真是难以描述。
有学识渊博的老师说,其实现在有小部分药物还是存在粪便成分,只是用了学名,不如我这般直接。
在你有限的生命里,你都听说过哪些“奇妙”的偏方呢?
言归正传
中医有经验的部分
但不能视为经验医学
在很多人眼中,中医就是经验医学,经验是成为名中医的一个法宝。名医之所以成为名医,就是因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看中医就要看“祖传老中医”,就要找“秘方”“验方”,所以继承名医、拜师学艺,不学经验学什么?
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首先看一下,中医是经验医学吗?经验医学是指以经验总结为主,没有系统理论的医学。中医不是一条条的经验积累组成的,中医有自己的理论推演体系,而且这个体系是相对完整、系统的。阴阳五行的相互关系是它的理论基础,脏腑及经络的相互作用是它的解剖基础,而各种治疗方法都是从阴阳五行及其相互作用来阐释、计算和推理的,这里处处充满逻辑推理和数理计算的因素。因此,中医是严谨的、基于易数原理的数理逻辑医学。
中医有经验的部分,但不能将中医视为经验医学。验方、秘方可能简便有效,但中医更重视的是人与环境的平衡统一,以及病人的个体特点。所以,强调天人合一,强调因人、因地、因时而异,这种人与自然的统一是依靠系统推理计算来完成认知过程的。在中医的学术体系里,“经验”的作用很轻,更多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辨证,是推理演绎与数理推算。
全面地继承和学习
才是中医发展硬道理
既然中医不是经验医学,那就不能强调经验继承问题。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不谈中医继承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需要传承,需要学习和发展。那传承什么,发展什么呢?
1
传承中医悲天悯人的医德
《大医精诚》说:
“
凡大医治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
名医大师往往都有如孙思邈所讲的那种大爱普爱、不逐名利的高尚品德。拜师学习,首先要学习老师的高尚医德以及大爱之心。师察徒三年,徒察师三年。但凡心地不良的徒弟,古人都会将其逐出师门;而对德不高望不重的师傅,弟子也会弃之。现代中医同样需要如此。
2
学习继承“天人合一”观念
老子说: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
”
从“天人合一”观念出发的传统文化与中医学都表现为重道、重无、重和谐、重趋势,其核心则是“象”与“数”,它指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学习继承中医这种把人与自然融合起来观察、思考健康与疾病的观念,从更高境界上把握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统一观念,形成中医特有的健康观和疾病观。
3
学习前人的操作技术和方法
中医是实践性很强的医学,有很多操作方法,需要大量的训练才能养成。中医针灸、推拿、火罐、认药、炮制等技术和方法,都不是仅仅靠理论学习能够解决的。
通过老师的指导,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这些技巧和方法才能灵活掌握、运用自如。古人重视跟师学习,更多的也是对这些操作性技术进行大量训练,以达到熟练掌握运用的过程。
4
学习中医临床思维及方法
《千金要方·大医精诚》说:
“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
跟师学习,最主要是要跟着老师学习临床思维,学会分析医理,学习老师在接诊时对一个疾病分析辨证的过程,以及处方用药的原因和深层的道理,而不是背诵一方一药,不是学习老师治什么病、用什么药方、用多大量等这种所谓的经验。这种思维训练需要经过大量、反复的临床实践才能做到。
部分散乱的临床经验也是中医理论形成的基础。学习老师对散乱经验的认识,对我们后续发现更多新现象,进而上升为理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经验依然很重要,只是这种学习需要在思考体悟中进行,而不是机械地记录。
现在有种不好的趋势,一说继承、跟师,就要求学生跟着师傅记方子、记病例,往往就得到了用什么药、治什么病这种类似的散乱而不明医理的“经验”。这种机械的经验往往经不起重复的验证,所以很多最终成为废弃无用的东西。中医需要全面的继承和学习,因为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