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与黄芪是绝配,看看中医泰斗张锡纯如何妙用这味良药?

文 / 金兰中医学社
2019-07-01 19:23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知母,一味临床上常见的中药,它的“出生”时间非常早,在较早的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当中已见雏影,其对知母的功用论述是这样的,知母“味苦寒无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后世历代医家对知母的应用也颇有见地,比如说金元时期的医家张元素,其认为知母“凉心去热,治阳明火热,泻膀胱肾经火,热厥头痛,下痢腰痛,喉中腥臭”,又如与张元素同期偏晚的医家李杲,他认为“知母,其用有四: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对知母较为“上心”的医家远不止此,但实际情况却是,医林先辈确实是为后世医者留下了不少宝贵的医疗经验这等宝贵财富。

就知母的经验分享来说,本次我们特地择取了近代史上中西汇通代表医者之一——张锡纯之用药经验,以飨读者。

一般来说,业医者都是知药知医的,熟知中药的四性、五味、归经、功效、主治等都是基本功夫,对于知母,想必大家对其基本内容也是非常熟悉的,其味苦而性寒质润,可清热泻火除烦,其主入肺经可泻肺热、润肺燥,用治肺热燥咳;又兼入肾经而能滋肾阴、泻肾火、退骨蒸,可治阴虚火旺所致骨蒸潮热、盗汗、心烦;因此,知母得一称号——治疗肺肾邪火之王。

那么,关于张氏应用知母的经验又是什么呢?看看下面这几点就知道了。

1.张氏知母用药经验——黄芪知母为“绝配”

张氏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30方剂是用到黄芪的,而其中黄芪知母配伍的方剂却达18首之多!为什么张氏的用药经验当中喜欢用黄芪配伍知母呢?

张氏认为知母原不甚寒,也不甚苦,其寒苦皆非甚大,而又多液是以能滋阴。所以张氏治疗热实脉数之证,一定会用知母,而又如用于黄芪补气之方,历久以来,业医者多大剂量、广泛、长时间的使用,特别是在久用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燥热内生、气火升逆,所以张氏以为“恐其有热不受者,亦恒辅以知母”。黄芪知母配因此而生。

张氏对于其黄芪知母配这一用药经验,在临床上已用于诸多疾病的治疗了,并且情况各各有别!例如,治疗大气下陷,用升陷汤、理郁升陷汤,其黄芪知母配,用黄芪补气是升陷,用知母之凉润制约黄芪之热性;治疗消渴,用玉液汤,其黄芪知母配,则是取云行雨施之意,气阴两补;又如治疗阴虚劳热,用十全育真汤,其黄芪知母配,可益气滋阴退热;又如治疗劳热咳嗽肺痿的清金益气汤,其黄芪知母配,可滋补肺之气阴,等等诸如此类。

总得来说,其用黄芪与知母相配的奥义,在方中却得达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并且也很关键,原因也很简单,用张氏的话说就是:黄芪温升补气,乃将雨时上升之阳气也,知母寒润滋阴,乃将雨时四合之阴云也。二药并用,大具阳生阴应、云行雨施之妙,气阴双补,使其化源不竭。黄芪能大补肺气,以益肾之源,使气旺自能生水,而知母又大能滋肺中津液,俾阴阳不至偏胜,即肺脏调和而生水之功益善也。

因此说,张氏对于知母黄芪配的用药经验是非常重视,也非常关键的。

2.其主肢体浮肿,能利水消肿

《神农本草经》载其主“肢体浮肿”,张氏认为这跟知母的寒滑之性莫不相关,所以“以其寒滑能通利水道而肿自消也”,是以用知母壮水制火,生津利尿,治疗癃闭,下焦蓄热,尿管闭塞,小便不通;但另外一方面,张氏也指出知母“入肺以润肺金之燥,而肺为肾之上源,伍以黄柏兼能滋肾(二药少加肉桂向导,名滋肾丸),治阴虚不能化阳,小便不利”,在临床应用上,如用气淋汤治疗淋浊,治疗下焦虚热与实热互结于太阳腑;又或砂淋汤用知母解热滋阴。当然,这两个方剂当中采用知母的功效的时候并没有将其清热泻火滋阴以及利尿等功效划分得太开。

3.知母治骨蒸劳热

《用药法象》载“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张氏对此知母的功效,在《医学衷中参西录》当中也载“为其寒而多液,故能壮水以制火,治骨蒸劳热”。

4.知母入胃以清外感之热

张氏言,因知母味苦、性寒,液浓而滑,其色在黄白之间,“故能入胃以清外感之热。伍以石膏可名白虎(二药再加甘草、粳米和之,名白虎汤,治伤寒温病热入阳明)”,张氏治伤寒病颇具特色,比如说其用麻黄汤加知母三钱治疗伤寒无汗,张氏自己释为佐以知母于发表中兼寓清热之意。可见,张氏认为麻黄汤加减化裁之后,并不仅限于风寒外感,也同样适用于外感有热之证。

除此之外,张氏用知母配伍石膏,取白虎汤之意,取其性质滑利,还可通利关节,治疗浮肿;又如咳唾脓血,亦取其性质寒凉用以清热泻火,治疗火热证候。

综上,张氏对于知母的应用经验,配伍很关键,但其实掌握它本身所具有的性质也是重中之重!

Hello,伙伴们

就可以关注我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