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枕头上全是口水?这3种健脾古法,让你不再流口水

文 / 刘医生的小金方
2019-05-10 12:26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在一觉醒来时,会发现,枕头上都是口水,那晚上睡觉流口水是什么原因呢?

如果能够排除,口腔疾病、中风先兆、动脉硬化、用脑过度、面神经炎等疾病外,基本可以判断为脾虚。

从何判断为脾虚呢?

首先,中医认为脾主涎,涎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口水,也是脾气在外的表现,脾胃健壮,能够正常的运化,不至于涎液外泄;相反的,如果脾胃亏虚,消化不良,胃肠有水湿停滞,就会不自觉的口水往外溢,出现流口水的问题。

其次,脾主肌肉,开窍于口。脾若健康,嘴部的肌肉也会丰盈而有活力,故而一般认为成年人晚上睡覚流口水与脾虚关系密切。

当人体出现各种症状的时候,多数是因为自身免疫力降低,身体机能运作系统失调,浑虚运化失常,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就得不到濡养,肌肉弹力显然不足,便容易松弛,因此睡觉后,脾胃虚弱的人会自然张开嘴巴,形成了口水外流。

除了睡觉流口水,脾虚还会有哪些症状呢?

1、看舌苔

脾的外在表现就是舌头一般健康人的舌头是红色润泽的,当舌面有舌苔,轻薄且干净如果舌头边缘已出现明显齿痕,那说明身体机体已经出现了问题,若舌苔白厚,滑而湿润,说明体内有寒象如果舌苔粗糙或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了。

2、食欲不振

中医认为,当湿气进入人体内后最容伤脾,即所谓的"脾恶湿"说法,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之精微,即将消化吸收吃到体内的食物和液体,将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新的能量。

3、早起不适

清晨起床后,如感觉胸闷气短头晕脑胀时,亦表示脾胃功能虚弱中医认为,脾气虚易导致肺气失养,容易出现气短气促症状说明脾与肺的功能是相互影响的。

4、湿气重

身体肥胖的人,湿气重,多痰多湿,严重者还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体质虚弱就是脾胃功能减退所导致的。体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机体活力减弱,从而消耗营养能力降低,营养不能消耗掉,堆积在体内,故而形成肥胖。

5、大便异常

脾虚者大便软烂丶粘腻,即为脾湿症状,说明消化功能出现异常现象。

所以说睡觉流口水,主要原因就是脾虚,调理时应补益脾气。中医上,有3种经典的健脾古法,具体是哪些呢?

1、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说“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大宜服之。”

这个古法就要针对的是脾胃气虚,像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的人,以及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都可以。

2、补中益气汤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说:“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

说明这个古法主要的作用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除了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的人可以用,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也可以用。

3、参苓白术散

这个古法最早出自于宋朝官方药典《合剂局方》,最开始是散剂,后来做成了丸,一直流传至今。

这个古法的作用是补脾胃,益肺气。像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都比较合适。

但是,这3种古法在使用时,还是需要注意一些东西的。

比如,第三种古法,等到脸色开始转变,不再那么蜡黄了,开始有血色的时候,就可以停止了。

第二种古法的话,虽然侧重于脾虚气陷,但是阴虚发热,和内热炽盛的人,就不太合适了。

第一种古法则比较侧重于,脾胃气虚兼痰阻气滞的人,但是这种古法偏温燥,如果经常便秘、热性体质(或内热比较大)、容易上火长痘痘的女性不太适合,并且用后经常出现口干舌燥的情况,最好先停止。

总之,上面的三种古法虽然都可以,解决睡觉流口水的问题,但是三者之间各有千秋,具体哪种好,还是要根据自身的一个具体情况,先进行辨别,才能够确定,希望大家不要盲目去选择。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刘医生,个人微信:wyeymc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