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药:中药材“吴茱萸”温中散寒,善解肝经之郁滞!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吴茱萸
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将近成熟果实。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浙江、四川等地。
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用甘草汤制过应用。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
归肝、脾、胃经。
【功效】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
【应用】
1、用于脘腹冷痛、疝痛、头痛及虚寒泄泻。
吴茱萸能温中散寒,又善解肝经之郁滞,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治脘腹冷痛,可配干姜、木香;治寒疝腹痛,可配乌药、小茴香。若治中焦虚寒、肝气上逆所致的头痛、吐涎沫,可配人参、生姜等,如吴茱萸汤。
至于脾肾虚寒之久泻、五更泻,可用本品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同用,即四神丸。
2、用于寒湿脚气疼痛,或上冲入腹。
本品既能散寒燥湿,又能下降逆气。常与木瓜同用,如苏长史茱萸汤,即以此两味药治疗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又《证治准绳》鸡鸣散治脚气疼痛,亦以此两味药为主药。
3、用于呕吐吞酸。
乃取其疏肝下气之功以止呕逆。若胃寒者,可配生姜、半夏;肝郁化火者,以黄连为主药,配伍少量吴茱萸,即左金丸,能共奏辛开苦降之效。
此外,本品研末醋调敷足心,可引火下行,治疗口舌生疮。
【用量】1.5~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烈,易损气动火,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
【文献摘要】
《别录》:“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
《本草衍义》:“吴茱萸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
《本草纲目》:“吴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其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
“咽喉口舌生疮者,以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夜便愈。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
“走气,动火,昏目,发疮。”
《本草经疏》:“凡脾胃之气,喜温而恶寒,寒则中气不能运化,或为冷实不消,或为腹内绞痛,或寒痰停积,以致气逆发咳,五脏不利。吴茱萸辛温暖脾胃而散寒邪,则中自温,气自下,而诸证悉除。”
《神农本草经》认为吴茱萸:
吴茱萸,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根,杀三虫。一名藙。生山谷。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吴茱萸,味辛,性温。主要功效是温补内脏,下气止痛,治疗咳嗽气喘,身体的恶寒发热,能祛除湿邪,消散血痹,驱逐风邪,舒理肌肤。它的根能杀灭蛔、赤、蛲三虫。又叫藙。产于山中的深谷处。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刘医生,个人微信:docliu66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