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下腹部发胀,总有排便感、下坠感,2点原因,中医这样调理!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之前有许多朋友说,经常下腹部发胀,总有排便感、下坠感,会去做肠镜,检查也查不出什么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带大家,从中医的角度来认知这个问题。
一种情况,为脾胃虚寒,是消化系统湿气比较重的一个现象。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器官,营卫经络,机体五官孔窍,全都是赖于脾胃的运化,我们的元气,精气的滋养也全是赖于脾胃。中医认为,五脏六腑接受气于胃,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所以脾胃的强弱与人体的健康,生命都有密切关系。
脾主湿,喜燥恶湿。脾脏对体内的水湿具有运化的作用,能促进水液的代谢。如果脾脏功能出现了问题,湿邪就会在体内泛滥。
湿气重的关键原因是,脾虚不能运化湿气。同时,湿气重有容易伤脾,脾伤只会加重湿气,脾主运化,把水分传输到各个部位去,脾伤会影响脾的正常运转,导致水分排不出去,在体内堆积,自然湿气重,所以脾虚和湿气重是一对互相影响的因素,而且湿气重,脾虚时间长了,就会形成经常下腹部发胀,总有排便感、下坠感的现象。
针对脾胃虚寒引起的腹部发胀,总有排便感、下坠感,中医上如何调理的呢?
在这里,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单纯针对湿邪用药,虽然可以起效,但很难彻底治愈。当人体湿邪偏重时,脾脏会被湿邪所困,脾脏的功能就得不到正常的发挥,湿邪代谢也会受到影响,这样反过来进一步加重体内的湿邪,形成恶性循环。
因而,在调理脾胃虚寒引起的下腹部发胀,总有排便感、下坠感,中医一般采取健脾利湿的原则,打破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身体才会越来越健康。
像参苓白术散,健脾丸,木香顺气丸、附子理中丸等等,都是可以的。
另一种情况就是中气下陷。
曾遇一患者,一天大便7-8次。连小便的时候,大便都控制不住要出来。估计时间挺久了。
当时把脉,脉比较细,跳动还行。看舌象光滑无苔。如同镜面,这是气血亏虚的症状
整天感觉疲惫,手脚无力感。以为自己经络不同,去做经络疏通没效果。
这主要是肠炎导致,气不固涩。导致脱证,久了就中气下陷。变成脱证。
李东垣所说:“皆有脾胃先虚,而气不上行之所致也”。脾气虚发展,久泄久痢,久病体虚,劳累过度,以上诸因,引起脾气亏虚、升举无力,反而下陷,导致中气下陷。
一般多兼有气虚和气陷两种证候的临床表现,那么它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1.脘腹重坠作胀,食入尤甚──脾气虚升举无力内脏下垂,进食胃腑重坠更甚。
2.便意频数,肛门重坠──中气下陷。
3.久痢不止,甚或脱肛──久痢脾气虚甚,不能固摄。
4.子宫下垂──脾气升举无力。
5.尿浊如米泔──脾虚气陷精微不能输布而下流膀胱。
6.少气乏力,肢体倦怠,声低懒言──全身机能减退。
7.头晕目眩──清阳不升。
8.舌淡苔白──脾气虚弱。
9.脉弱──脾气虚弱,不能营养血脉。
针对中气下陷引起的腹部发胀,总有排便感、下坠感,中医上如何调理的呢?
古代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创立了一个中气下陷的思路,用补中益气汤来调理中气下陷,这补中益气汤的主要成分也是生黄芪。
从李东垣运用补中益气汤,调理中气下陷,不难看得出来,主要的调理原则就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另外,若是辩证得当,白头翁汤加芍药汤也是可以的。
经常下腹部发胀,总有排便感、下坠感,引起的原因,不止上面2种,若是没有把握,请找医生先进行辨别。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刘医生,个人微信:wyeymc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