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下火?中医说不是人人都适合
□河南省中医院吕沛宛 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坝镇中心卫生院朱凤海
一不小心就上火了该怎么办?不少朋友认为清火要多吃苦味的药或食物。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通过吃“苦”来清火。
上火是中医学概念,属于热证的范畴。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时就会上火,表现为咽干咽痛、眼目红赤、鼻腔干枯、口干舌燥、牙痛、生口疮等症状。
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学将药物归入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别对应人体肝、心、脾、肺、肾五脏,不同味的药物有不同的功效,而苦味的药物和食物普遍认为可以清火。
阴虚质、湿热质适合吃“苦”降火
苦的东西一般都具有寒凉属性,这种食物或药物的确可以清热去火,所以一部分人上火可以通过吃“苦”来解决。
这类人的共同特点是:平日里喜寒恶热、容易咽干口燥、喜欢吃凉东西、容易长粉刺、大便干结或者黏腻不爽、面部多油垢、舌质红。
这些人的体质属于中医理论中的阴虚质或者湿热质,他们若上火,是可以通过吃“苦”解决的。
阴虚体质和湿热体质的朋友可以吃一些苦瓜、莴苣、山慈菇等,也可以食用百合银耳粥、冰糖银耳粥、百合莲子粥等。
以上两种体质的人可以用清热去火的中药,如栀子、金银花、野菊花、莲子心、西洋参等,取其中1~2味,各5~10克泡水代茶饮。
鉴于阴虚与湿热有所不同,在应用上面的苦味食物和药物清热去火的同时,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做一些调整:阴虚体质的,可以添加一些滋阴的枸杞、地黄、黄精等。湿热体质的可以添加一些健脾祛湿的苡仁、山药、赤小豆等。
以下几类人群不适合吃“苦”降火
有适合吃“苦”降火的,就有不适合的。不管是平日的食物还是口服的药物都通过脾胃消化吸收,寒凉属性的食药长时间少量使用、短时间大量使用或者不合条件地使用,都会对脾胃功能造成损伤,导致脾胃阳气受损,从而出现饮食减少、腹胀、腹痛、腹泻、四肢不温、身体倦怠等不适。因此,对于平日里脾胃就不好的朋友来说,吃“苦”去火并不是最佳选择。
还有的朋友耐热不耐寒,平日里就比别人更怕冷,吃喝都喜欢温热的。或者平日精神不振、慵懒倦怠,或者身体肥胖、汗多而黏、皮肤多油腻,或者面色晦暗、身体易痛、皮肤干枯、舌上有点和片状瘀斑。上面这四类朋友分别属于中医体质学说中的阳虚、气虚、痰湿、血瘀体质,这些朋友就不适合用苦味药物或者食物来降火。
除了吃“苦” 清火的方法还有很多
清火的方法有很多,以下几种方法适用于各类体质。
刮痧:在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循行部位,或者在上火的局部以及该部位对应的经络处,以及大椎穴、曲池穴刮痧,都可以起到清热去火的作用。
揉耳轮:把手掌搓热后,贴在双耳上,从上到下、从前到后,双手画圈搓揉,以耳轮部发红发热为度,同样可以起到泻热、去火的作用。
艾灸:有些上火属于体内的火、热、气郁积于上,从而导致口鼻干燥、咽喉肿痛、牙痛等不适,这时候可以用艾灸去火。用点燃的艾条灸足底部的涌泉穴,从而把上面的火、热、气引下来,使其回到该去的地方,从而达到去火的目的。
穴位按摩:用手指按压内庭穴、太冲穴、合谷穴,以按压的局部酸、麻、沉、胀、痛为度,按压时慢慢加力,每次按压点揉30秒~1分钟后缓缓松开,间隔3~5秒后再次按压点揉,每天早晚各做5~10分钟,坚持做就能达到去火的目的。
中药穴位贴敷:把中药吴茱萸、牛膝、肉桂(选择一种即可)等具有引热下行的中草药研末调成黏稠状。用时取出适量搓成花生大小,用医用胶布或膏药等,贴敷在太冲、涌泉、内庭等穴位处,一日一换。或者把干药末缝入鞋垫中,药末之上接触足底的布料应薄而透,垫于足底,2~3日一换。
治病不如防病,与其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如防患于未然。保持心情舒畅,保障足够睡眠,保证饮食健康,远离不良嗜好,就能不被疾病困扰。